《清明上河圖》畫卷反映了公元十二世紀當世第一大城北宋京城開封的熱鬧場面 , “橋上行人來來去去 , 看過橋的人也在過橋” , 沿河各個場景 , 反映了宋代的民俗和文化 。 《清明上河圖》帶著接近一千年的故事和接近一千年的破損在大內、 官宦及平民之家流轉 。 1945年清王朝廢帝溥儀在偽滿州長春宮出逃時 , 將畫卷丟棄在“載火餘灰之中” , 幸而整救及時 , 保存下來 , 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。 1973年經專家新研究處理 , 更換八十多處原補縜絲 , 兼且將過去維修時草率加添的種種錯誤補筆稱除 , 作了最大程度的還原 。 社會越進步 , 的確可以令過去的日子更加清晰 。
 

     

i◄scroll width : 9937 pixels►
     


影片紀錄了在 香港主辦的電子動態版《清明上河圖》的觀看過程 。
配樂用的是著名音樂作品 : 中國音畫《清明上河圖》 。
清明上河圖》在香港展出已結束而遷回上海了 , 在香港有近百萬人觀賞 ,
此錄影雖然並非最佳製作 , 但或可對未入場者略有幫助 。 -youtube
張擇端原作清明上河圖  

《清明上河圖》畫卷 , 北宋風俗畫作品 。傳世名作、一級國寶 。《清明上河圖》是中國繪畫史, 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, 不但藝術水平高超 , 而且圍繞著它, 還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故事 。 

作者張擇端 , 字正道 , 東武(今山東諸城)人 。宋徽宗時為宮廷畫家 。少年時到京城汴梁(今河南開封)游學 , 後習繪畫 , 尤喜畫舟車、市橋、 郭徑, 自成一家 。《清明上河圖》是張擇端的代表作 , 曾經為 北宋宣和內府所收藏 。絹本、淡設色 , 高24.8厘米 , 長528.7厘米 , 原作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。

《清明上河圖》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、徽宗時代首都汴京(今開封) 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 。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 , 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 。作品以長卷形式 , 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 , 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于變化的畫面中 , 畫中人物500多 , 衣著不同 , 神情各異 , 其間穿插各種活動 , 注重戲劇性 , 构圖疏密有致 , 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 , 筆墨章法都很巧妙 。 全圖分為三個段落 。 
   
首段 , 汴京郊野的春光:
   
在疏林薄霧中 , 掩映著幾家茅舍、草橋、流水、老樹、扁舟 。兩個腳夫赶著五匹馱炭的毛驢 , 向城市走來 。一片柳林 , 枝頭剛剛泛出嫩綠 , 使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 , 卻已大地回春 。路上一頂轎子 , 內坐一位婦人 。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 , 轎後跟隨著騎馬的、挑擔的 , 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 。 環境和人物的描寫 , 點出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 , 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。

中段 , 繁忙的汴河碼頭:

汴河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 , 商業交通要道 , 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煙稠密 , 糧船云集 , 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 , 有在看相算命的 , 有在飯鋪進餐的 。 還有"王家紙馬店" , 是掃墓賣祭品的 , 河裡船只往來 , 首尾相接 , 或纖夫牽拉 , 或船夫搖櫓 , 有的滿載貨物 , 逆流而上 , 有的靠岸停泊 , 正緊張地卸貨 。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 , 它結構精巧 , 形式優美 。宛如飛虹 , 故名虹橋 。 有一只大船正待過橋 。 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;有用長竿鉤住橋樑的;有用麻繩挽住船的;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杆 , 以便船只通過 。 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象在大聲吆喝著什麼 。船裡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 。橋上的人 , 也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 。 這里是名聞遐邇的虹橋碼頭區 , 車水馬龍 , 熙熙攘攘 , 名副其實地是一個水陸交通的會合點 。

後段 , 熱鬧的市區街道:

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 , 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 , 有茶坊、酒肆、腳店、肉鋪、廟宇、公廨等等 。商店中有綾羅綢緞、珠寶香料、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 , 此外尚有醫藥門診 , 大車修理、看相算命、修面整容 , 各行各業 , 應有盡有 , 大的商店門首還扎“彩樓歡門” , 懸挂市招旗幟 , 招攬生意 , 街市行人 , 摩肩接踵 , 川流不息 , 有做生意的商賈 , 有看街景的士紳 , 有騎馬的官吏 , 有叫賣的小販 , 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 , 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 , 有問路的外鄉游客 , 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 , 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 , 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 , 男女老幼 , 士農工商 , 三教九流 , 無所不備 。 交通運載工具:有轎子、駱駝、牛馬車、人力車 , 有太平車、平頭車 , 形形色色 , 樣樣俱全 。繪色繪形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。

總計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 , 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 , 牛、馬、騾、驢等牲畜五、六十匹 , 車、橋二十多輛 , 大小船只二十多艘 。房屋、橋梁、 城樓等也各有特色 , 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 。張擇端的《清明上河圖》是一幅描寫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現實主義的風俗畫 , 具有很高的歷史价值和藝術水平 。

繪畫史上名為《清明上河圖》的畫幅很多 , 但真本畢竟只有一幅 。經過眾多學者、專家對這一專題的研究 , 大家意見基本一致 , 都認為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這幅是北宋張擇端的原作 。其它的同名畫作 , 均為後來的摹本或偽托張擇端的臆造本 。

現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的畫卷本幅上 , 並無畫家本人的款印 , 確認其作者為張擇端 , 是根據畫幅後面跋文中金代張著的一段題記 。張著的題記也僅寥寥數語: "翰林張擇端 , 字正道 , 東武(今山東諸城)人也 。幼讀書 , 游學于京師 , 後習繪事 , 本工其界畫 , 尤嗜于舟車市橋郭徑 , 別成家數也 。 "不過 , 張擇端的姓名並未見于北宋後期成書的《宣和畫譜》 , 有人推測說 , 可能他進入畫院時間較晚 , 編著者還來不及將其收編書中 。

正因為《清明上河圖》在細節描繪上具有如此巨大的藝術魅力 , 後代的好事者才會不厭其煩地反復制造出無數的仿本和偽本 , 以獲取利益 。
 

東京夢華錄  
(拷貝自http://www4.webng.com)

《東京夢華錄》, [宋]孟元老 著 。十卷 。此書集前有宋高宗紹興酒十七年(1147)作者自序 。序稱宋徽宗崇寧二年(1103) , 作者隨父宦游汴京 。汴京淪陷後 , 於宋欽宗靖康二年(1127)避難江左 。後追憶昔日汴京「節物風流 , 人情和美」 , 「恐浸久 , 論其風俗者失於事實」 , 乃「編次成集 , 庶幾開卷得覩當時之盛」 。取《列子•黃帝》「晝寢而夢 , 遊於華胥氏之國」語意 , 名集為《夢華錄》 。記錄了東京(即汴京)的城坊、河道、宮殿、街巷 、寺廟、宮觀、酒樓、食店、醫鋪、魚行以及四時節令的風俗 , 皇帝遊賞的盛況等等 。表現了作者對故國太平盛世的懷念 , 是研究徽宗時期東京的社會、經濟、文化、風俗的重要資料 。其中第二卷「東角樓街巷」條所記瓦舍勾欄 , 第五卷「京瓦伎藝」條所記勾欄瓦肆說書、演雜劇的情況 , 第六卷「元宵」條、第七卷「駕幸 臨水殿觀爭標錫宴」條、「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」條 , 第九卷「宰執親王宗室百官入內上壽」等條所記演出歌舞、百戲的情況 , 更是研究當時戲曲、說唱藝術的珍 貴資料 。作者自序嘗云:「此錄語言鄙俚不以文飾者 , 蓋欲上下通曉爾 。」故全書文字通俗、簡潔 , 敘述條暢清楚 。今有《秘冊匯函》、《津逮秘書》、《四 庫全書》、《學津討原》、《三怡堂叢書》、《叢書集成初編》等刊本 。(以上按《中國文學大辭典》 , 上海辭書出版社 , 2000年 。)

是次錄文 , 據嚴文儒譯注之《新譯東京夢華錄》一書(海嘯出版事業 , 2004年) 。該書是以日本靜嘉堂文庫影印黃丕烈舊藏元刊明印本為底本 , 校以秀水 金氏影印汲古閣景元鈔本、《秘冊匯函》本、《學津討原》本等 。

目錄
夢華錄序 , 卷一 , 卷二 , 卷三 , 卷四 , 卷五 , 卷六 , 卷七 , 卷八 , 卷九 , 卷十

夢華錄序

僕從先人宦游南北 , 崇寧癸未到京師 , 卜居於州西金梁橋西夾道之南 。漸次長立 , 正當輦轂之下 , 太平日久 , 人物繁阜 。垂髫之童 , 但習皷舞 ;班白之老 , 不識干戈 。時節相次 , 各有觀賞:燈宵月夕 , 雪際花時 , 乞巧登高 , 教池游苑 。舉目則青樓畫閣 , 繡戶珠簾 。雕車競駐於天街 , 寶馬爭馳於御路 。金翠耀目 , 羅綺飄香 。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 , 按管調絃於茶坊酒肆 。八荒爭湊 , 萬國咸通 。集四海之珍奇 , 皆歸市易;會寰 區之異味 , 悉在庖廚 。花光滿路 , 何限春遊;簫皷喧空 , 幾家夜宴 。伎巧則驚人耳目 , 侈奢則長人精神 。瞻天表則元夕教池 , 拜郊孟享 。頻觀 公主下降 , 皇子納妃 。修造則創建明堂 , 冶鑄則立成鼎鼐 。觀妓籍則府曹衙罷 , 內省宴回;看變化則舉子唱名 , 武人換授 。僕數十年爛賞疊遊 , 莫知厭足 。一旦兵火 , 靖康丙午之明年 , 出京南來 , 避地江左 , 情緒牢落 , 漸入桑榆 。暗想當年 , 節物風流 , 人情和美 , 但成悵恨 。近與親戚會面 , 談及曩昔 , 後生往往妄生不然 。僕恐浸久 , 論其風俗者 , 失於事實 , 誠為可惜 , 謹省記編次成集 , 庶幾開卷得覩當時之盛 。古人有夢遊華胥之國 , 其樂無涯者 , 僕今追念 , 回首帳然 , 豈非華胥之夢覺哉!目之曰《夢華錄》 。然以京師之浩穰 , 及有未嘗經從處 , 得之 於人 , 不無遺闕 。倘遇鄉黨宿德 , 補綴周備 , 不勝幸甚 。此錄語言鄙俚 , 不以文飾者 , 蓋欲上下通曉爾 , 觀者幸詳焉 。紹興丁卯歲除日 , 幽蘭居士孟元老序 。

卷一

東都外城
東都外城 , 方圓四十餘里 。城壕曰護龍河 , 闊十餘丈 , 濠之內外 , 皆植楊柳 。粉牆朱戶 , 禁人往來 。城門皆甕城三層 , 屈曲開門;唯南薰門 、新鄭門、新宋門、封丘門皆直門兩重 , 蓋此係四正門 , 皆留御路故也 。新城南壁 , 其門有三:正南門曰南薰門;城南一邊 , 東南則陳州門 , 傍有蔡 河水門;西南則戴樓門 , 傍亦有蔡河水門 。蔡河正名惠民河 , 為通蔡州故也 。東城一邊 , 其門有四:東南曰東水門 , 乃汴河下流水門也 。其門跨河 , 有鐵裹窗門 , 遇夜如閘垂下水面 。兩岸各有門通人行路 , 出拐子城 , 夾岸百餘丈;次則曰新宋門;次曰新曹門;又次曰東北水門 , 乃五丈河之水門也 。西城一邊 , 其門有四:從南曰新鄭門;次曰西水門 , 汴河上水門也;次曰萬勝門;又次曰固子門;又次曰西北水門 , 乃金水河水門也 。北城一邊 , 其門 有四:從東曰陳橋門;乃大遼人使驛路 。次曰封丘門;北郊御路 。次曰新酸棗門;次曰衛州門 。諸門名皆俗呼 。其正名如西水門曰利澤 , 鄭門本順天門 , 固 子門本金耀門 。新城每百步設馬面、戰棚 , 密置女頭 , 旦暮修整 , 望之聳然 。城裡牙道 , 各植榆柳成陰 。每二百步置一防城庫 , 貯守禦之器 , 有廣固兵士二十 , 指揮每日修造泥飾 , 專有京城所提總其事 。

舊京城
舊京城 , 方圓約二十里許 , 南壁其門有三:正南曰朱雀門 , 左曰保康門 , 右曰新門 。東壁其門有三:從南汴河南岸角門子 , 河北岸曰舊宋門 , 次 曰舊曹門 。西壁其門有三:從南曰舊鄭門 , 次汴河北岸角門子 , 次曰梁門 。北壁其門有三:從東曰舊封丘門 , 次曰景龍門 , 乃大內城角實籙宮前也 。 次曰金水門 。

河道
穿城河道有四 。南壁曰蔡河 , 自陳蔡由西南戴樓門入京城 , 遼繞自東南陳州門出 。河上有橋十一 , 自陳州門裡曰觀橋 , 在五嶽觀後門 。從北 , 次 曰宣泰橋 , 次曰雲騎橋 , 次曰橫橋子 , 在彭婆婆宅前 。次曰高橋 , 次曰西保康門橋 , 次曰龍津橋 , 正對內前 。次曰新橋 , 次曰太平橋 , 高殿前宅前 。次曰糶麥橋 , 次曰第一座橋 , 次曰宜男橋 , 出戴樓門外曰四里橋 。中曰汴河 , 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 , 東去至泗州 , 入淮 。運 東南之糧 , 凡東南方物 , 自此入京城 , 公私仰給焉 。自東水門外七里至西水門外 , 河上有橋十三 。從東水門外七里曰虹橋 , 其橋無柱 , 皆以巨 木虛架 , 飾以丹艧 , 宛如飛虹 , 其上下土橋亦如之;次曰順成倉橋 , 入水門裡曰便橋 , 次曰下土橋 , 次曰上土橋 , 投西角子門曰相國寺橋 。 次曰州橋 , 正名天漢橋 。正對於大內御街 , 其橋與相國寺橋皆低平不通舟船 , 唯西河平船可過 , 其柱皆青石為之 , 石梁石笋楯欄 。近橋兩岸 , 皆石壁 , 雕鐫海馬水獸飛雲之狀 。橋下密排石柱 , 蓋車駕御路也 。州橋之北岸御路 , 東西兩闕 , 樓觀對聳;橋之西有方淺船二隻 , 頭置巨幹鐵鎗數 條 , 岸上有鐵索三條 , 遇夜絞上水面 , 蓋防遺火舟船矣 。西去曰浚儀橋 , 次曰興國寺橋 , 亦名馬軍衙橋 。次曰太師府橋 , 蔡相宅前 。次曰金 梁橋 , 次曰西浮橋 , 舊以船為之橋 , 今皆用木石造矣 。次曰西水門便橋 , 門外曰橫橋 。東北曰五丈河 , 來自濟、鄆 , 般挽京東路糧斛入京城 。自新曹門北入京 , 河上有橋五:東去曰小橫橋 , 次曰廣備橋 , 次曰蔡市橋 , 次曰青暉橋、染院橋 。西北曰金水河 , 自京城西南分京、索河水築堤 , 從汴河上用木槽架過 , 從西北水門入京城 , 夾牆遮擁 , 入大內灌後苑池浦矣 。河上有橋三:曰白虎橋、橫橋、五王宮橋之類 。又曹門小河子橋曰念佛橋 , 蓋內諸司輦官親事官之類 , 軍營皆在曹門 , 侵晨上直 , 有瞽者在橋上念經求化 , 得其名矣 。

大內
大內正門宣德樓列五門  , 門皆金釘朱漆 , 壁皆磚石間甃 , 鐫鏤龍鳳飛雲之狀 , 莫非雕甍畫棟 , 峻桷層榱 , 覆以琉璃瓦 。曲尺朵樓 , 朱欄彩檻 , 下列兩闕亭相對 , 悉用朱紅杈子 。入宣德樓正門 , 乃大慶殿 , 庭設兩樓 , 如寺院鍾樓 , 上有太史局保章正測驗刻漏 , 逐時刻 執牙牌奏 。每遇大禮 , 車駕齋宿 , 及正朔朝會於此殿 。殿外左右橫門曰左右長慶門 。內城南壁有門三座 , 係大朝會趨朝路 。宣德樓左曰左掖門 , 右 曰右掖門 。左掖門裡乃明堂 , 右掖門裡西去乃天章、寶文等閣 。宮城至北廊約百餘丈 。入門東去街北廊乃樞密院 , 次中書省 , 次都堂 , 宰相朝退治事 於此 。次門下省 , 次大慶殿 。外廊橫門北去百餘步 , 又一橫門 , 每日宰執趨朝 , 此處下馬;餘侍從臺諫於第一橫門下馬 , 行至文德殿 , 入第二 橫門 。東廊大慶殿東偏門 , 西廊中書、門下後省 , 次修國史院 , 次南向小角門 , 正對文德殿 。常朝殿也 。殿前東西大街 , 東出東華門 , 西出 西華門 。近裡又兩門相對 , 左右嘉肅門也 。南去左右銀臺門 。自東華門裡皇太子宮入嘉肅門 , 街南大慶殿後門、東西上閤門;街北宣祐門 。南北大街西廊 , 面東曰凝暉殿 , 乃通會通門 , 入禁中矣 。殿相對東廊門樓 , 乃殿中省六尚局御廚 。殿上常列禁衛兩重 , 時刻提警 , 出入甚嚴 。近裡皆近侍中 貴 。殿之外皆知省、御藥、幕次、快行、親從官、輦官、車子院、黃院子、內諸司兵士 , 祗候宣喚;及官禁買賣進貢 , 皆由此入 。唯此浩穰諸司 , 人自賣飲 食珍奇之物 , 市井之間未有也 。每遇早晚進膳 , 自殿中省對凝暉殿 , 禁衛成列 , 約欄不得過往 。省門上有一人呼喝 , 謂之「撥食家」 。次有紫衣 、裹腳子向後曲折幞頭者 , 謂之「院子家」 , 托一合 , 用黃繡龍合衣籠罩 , 左手攜一紅羅繡手巾 , 進入於此 , 約十餘合 。繼托金瓜合二十餘面進 入 , 非時取喚 , 謂之「泛索」 。宣祐門外 , 西去紫宸殿 。正朔受朝於此 。次曰文德殿 , 常朝所御 。次曰垂拱殿 , 次曰皇儀殿 , 次曰集英殿 。御宴及試舉人於此 。後殿曰崇政殿、保和殿 。內書閣曰睿思殿 。後門曰拱辰門 。東華門外 , 市井最盛 , 蓋禁中買賣在此 , 凡飲食、時新花果、魚蝦鱉 蟹 , 鶉兔脯腊、金玉珍玩衣著 , 無非天下之奇 。其品味若數十分 , 客要一二十味下酒 , 隨索目下便有之 。其歲時果瓜 , 蔬茹新上市 , 并茄瓠之 類 , 新出每對可直三五十千 , 諸閤分爭以貴價取之 。

內諸司
內諸司皆在禁中 , 如學士院、皇城司、四方館、客省、東西上閤門、通進司、內弓劍鎗甲軍器等庫、翰林司、茶酒局也 。內侍省、入內內侍省、內藏庫、奉宸庫、景福 殿庫、延福宮、殿中省六尚局、尚藥、尚食、尚輦、尚醞、尚舍、尚衣 。諸閤分、內香藥庫、後苑作、翰林書藝局、醫官局、天章等閣;明堂頒朔布政府 。

外諸司
外諸司:左右金吾街仗司 , 法酒庫 , 內酒坊 , 牛羊司 , 乳酪院 , 儀鸞司 , 帳設局也 。車輅院 , 供奉庫 , 雜物庫 , 雜賣務 , 東西 作坊 , 萬全 , 造軍器所 。修內司 , 文思院上下界 , 綾錦院 , 文繡院 , 軍器所 , 上下竹木務 , 箔場 , 車營 , 致遠務 , 騾務 , 駞坊 , 象院 , 作坊物料庫 , 東西窑務 , 內外物庫 , 油醋庫 , 京城守具所 , 鞍轡庫 , 養馬曰左右騏驥院 , 天駟十監 , 河南北十 炭場 , 四熟藥局 , 內外柴炭庫 , 軍頭引見司 , 架子營 , 樓店務、店宅務 。榷貨務 , 都茶場 , 大宗正司 , 左藏、大觀、元豐、宣和等庫 , 編估局 , 打套所 。諸米麥等:自州東虹橋元豐倉、順成倉 , 東水門裡廣濟、裏河折中、外河折中、富國、廣盈、萬盈、永豐、濟遠等倉 , 陳州門裡麥倉 , 子州北夷門山、五丈河諸倉 , 約共有五十餘所 。日有支納下卸 , 即有下卸指軍兵士支遣 , 即有袋家每人肩兩石布袋 。遇有支遣 , 倉前成市 。近新 城有草場二十餘所 。每遇冬月 , 諸鄉納粟稈草牛車 , 闐塞道路 , 車尾相啣 , 數千萬量不絕 , 場內堆積如山 。諸軍打請 , 營在州北 , 即往州 南倉 , 不許雇人般擔 , 並要親自肩來 , 祖宗之法也 。

卷二

御街
坊巷御街 , 自宣德樓一直南去 , 約闊二百餘步 , 兩邊乃御廊 , 舊許市人買賣於其間 , 自政和間官司禁止 , 各安立黑漆杈子 , 路心又安朱漆杈子 兩行 , 中心御道 , 不得人馬行往 , 行人皆在廊下朱杈子之外 。杈子裡有磚石甃砌御溝水兩道 , 宣和間盡植蓮荷 , 近岸植桃李梨杏 , 雜花相間 , 春夏之間 , 望之如繡 。

宣德樓前省府宮宇
宣德樓前 , 左南廊對左掖門 , 為明堂頒朔布政府、祕書省 。右廊南對右掖門 , 近東則兩府八位 , 西則尚書省 。御街大內前南去 , 左則景靈東宮 , 右則西宮 。近南大晟府 , 次曰太常寺 。州橋曲轉 , 大街面南 , 曰左藏庫 。近東鄭太宰宅、青魚市內行 。景靈東宮、南門大街以東 , 南則唐家金銀鋪 、溫州漆器什物鋪、大相國寺 , 直至十三間樓、舊宋門 。自大內西廊南去 , 即景靈西宮 , 南曲對即報慈寺街、都進奏院、百種圓藥鋪 , 至浚儀橋大街 。 西宮南皆御廊杈子 , 至州橋投西大街 , 乃果子行 。街北都亭驛 , 大遼人使驛也 。相對梁家珠子鋪 。餘皆賣時行紙畫、花果鋪席 。至浚儀橋之西 , 即 開封府 。御街一直南去 , 過州橋 , 兩邊皆居民 。街東車家炭 , 張家酒店 , 次則王樓山洞梅花包子、李家香鋪、曹婆婆肉餅、李四分茶 。至朱雀門街西 過橋 , 即投西大街 , 謂之麯院街 , 街南遇仙正店 , 前有樓子 , 後有臺 , 都人謂之「臺上」 。此一店最是酒店上戶 , 銀缾酒七十二文一角 , 羊羔酒八十一文一角 。街北薛家分茶、羊飯、熟羊肉鋪 。向西去皆妓女館舍 , 都人謂之「院街」 。御廊西即鹿家包子 。餘皆羹店、分茶、酒店、香藥鋪、居民 。

朱雀門外街巷
出朱雀門東壁 , 亦人家 。東去大街、麥稭巷、狀元樓 , 餘皆妓館 , 至保康門街 。其御街東朱雀門外 , 西通新門瓦子以南殺猪巷 , 亦妓館 。以南東 西兩教坊 , 餘皆居民或茶坊 。街心市井 , 至夜尤盛 。過龍津橋南去 , 路心又設朱漆杈子 , 如內前 。東劉廉訪宅 , 以南太學、國子監 。過太學 , 又有橫街 , 乃太學南門 。街南熟藥惠民南局 。以南五里許 , 皆民居 。又東去橫大街 , 乃五嶽觀後門 。大街約半里許 , 乃看街亭 , 尋常車駕 行幸 , 登亭觀馬騎於此 。東至貢院、什物庫、禮部貢院、車營務、草場 。街南葆真宮 , 直至蔡河雲騎橋 。御街至南薰門裡街西五嶽觀 , 最為雄壯 。自西 門東去觀橋、宣泰橋 , 柳陰牙道 , 約五里許 , 內有中太一宮、佑神觀 。街南明麗殿、奉靈園 , 九成宮內安頓九鼎 。近東即迎祥池 , 夾岸垂楊 , 菰蒲蓮荷 , 鳧鴈遊泳其間 , 橋亭臺榭 , 棊布相峙 , 唯每歲清明日放萬姓燒香遊觀一日 。龍津橋南西壁鄧樞密宅 , 以南武學巷內曲子張宅、武成王廟 。以南張家油餅、明節皇后宅 。西去大街曰大巷口 。又西曰清風樓酒店 , 都人夏月多乘涼於此 。以西老鵶巷口軍器所 , 直接第一座橋 。自大巷口南去延真觀 , 延接四方道民於此 。以南西去小巷口三學院 , 西去直抵宜男橋小巷 , 南去即南薰門 。其門尋常士庶殯葬車輿 , 皆不得經由此門而出 , 謂正與大內相 對;唯民間所宰猪 , 須從此入京 。每日至晚 , 每群萬數 , 止十數人驅逐 , 無有亂行者 。

州橋夜市
出朱雀門 , 直至龍津橋 。自州橋南去 , 當街水飯、爊肉、乾脯 。王樓前貛兒、野狐肉、脯雞 。梅家、鹿家鵝、鴨、雞、兔、肚肺、鱔魚、包子雞皮、腰腎、雞 碎 , 每箇不過十五文 。曹家從食 。至朱雀門 , 旋煎羊白腸、鮓脯、㸇凍魚頭、薑豉子、抹臟、紅絲、批切羊頭、辣腳子、姜辣蘿蔔 。夏月麻腐、雞皮麻飲、細 粉、素簽沙糖、冰雪冷元子、水晶皂兒、生淹水木瓜、藥木瓜、雞頭穰沙糖、菉豆甘草冰雪涼水、荔枝膏、廣芥瓜兒、醎菜、杏片、梅子薑、萵苣笋、芥辣瓜兒、細料餶飿兒 、香糖果子、間道糖荔枝、越梅、刀紫蘇膏、金絲黨梅、香棖元 , 皆用梅紅匣兒盛貯 。冬月盤兔、旋炙豬皮肉、野鴨肉、滴酥水晶鱠、煎夾子、豬臟之類 , 直至龍 津橋須腦子肉止 , 謂之「雜嚼」 , 直至三更 。

東角樓街巷
自宣德東去東角樓 , 乃皇城東南角也 。十字街南去薑行 。高頭街北去 , 從紗行至東華門街、晨暉門、寶籙宮 , 直至舊酸棗門 , 最是鋪席要鬧 。宣和間 展夾城牙道矣 。東去乃潘樓街 , 街南曰「鷹店」 , 只下販鷹鶻客 , 餘皆真珠疋帛香藥鋪席 。南通一巷 , 謂之「界身」 , 並是金銀綵帛交易之所 。 屋宇雄壯 , 門面廣闊 , 望之森然 。每一交易 , 動即千萬 , 駭人聞見 。以東街北曰潘樓酒店 , 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 , 買賣衣物書畫珍玩犀玉 。 至平明 , 羊頭、肚肺、赤白腰子、嬭房、肚胘、鶉兔、鳩鴿、野味、螃蟹、蛤蜊之類訖 , 方有諸手作人上市買賣零碎作料 。飯後飲食上市 , 如酥蜜食、棗䭅、 砂團子、香糖果子、蜜煎雕花之類 。向晚賣河婁頭面、冠梳領抹、珍玩動使之類 。東去則徐家瓠羹店 。街南桑家瓦子 , 近北則中瓦 , 次裡瓦 。其中大小勾欄 五十餘座 。內中瓦子蓮花棚、牡丹棚 , 裡瓦子夜叉棚、象棚最大 , 可容數千人 。自丁先現、王團子、張七聖輩 , 後來可有人於此作場 。瓦中多有貨藥、賣 卦、喝故衣、探搏、飲食、剃剪、紙畫、令曲之類 。終日居此 , 不覺抵暮 。

潘樓東街巷
潘樓東去十字街 , 謂之土市子 , 又謂之竹竿市 。又東十字大街 , 曰從行裹角 , 茶坊每五更點燈 , 博易買賣衣服、圖畫、花環、領抹之類 , 至曉即 散 , 謂之「鬼市子」 。以東街北趙十萬宅 , 街南中山正店、東榆林巷、西榆林巷 。北鄭皇后宅 。東曲首向北牆畔單將軍廟 , 乃單雄信墓也 。上有棗樹 , 世傳乃棗槊發芽生長成樹 , 又謂之棗冢子巷 。又投東 , 則舊曹門街 。北山子茶坊 , 內有仙洞、仙橋 , 仕女往往夜遊 , 喫茶於彼 。又李生菜小 兒藥鋪、仇防禦藥鋪 。出舊曹門 , 朱家橋瓦子 。下橋 , 南斜街、北斜街 , 內有泰山廟 , 兩街有妓館 。橋頭人煙市井 , 不下州南 。以東牛行街、 下馬劉家藥鋪、看牛樓酒店 , 亦有妓館 , 一直抵新城 。自土市子南去鐵屑樓酒店 , 皇建院街得勝橋鄭家油餅店 , 動二十餘爐 , 直南抵太廟街高陽正店 , 夜市尤盛 。土市北去 , 乃馬行街也 , 人煙浩鬧 。先至十字街 , 曰鷯兒市 , 向東曰東雞兒巷 , 西向曰西雞兒巷 , 皆妓館所居 。近北街曰楊 樓街 , 東曰莊樓 , 今改作和樂樓 , 樓下乃賣馬市也 。近北曰任店 , 今改作欣樂樓 , 對門馬鐺家羹店 。

酒樓
凡京師酒店 , 門首皆縛綵樓歡門 , 唯任店入其門 , 一直主廊約百餘步 , 南北天井兩廊皆小閤子 , 向晚燈燭熒煌 , 上下相照 , 濃妝妓女數百 , 聚於主廊槏面上 , 以待酒客呼喚 , 望之宛若神仙 。北去楊樓 , 以北穿馬行街 , 東西兩巷 , 謂之大小貨行 , 皆工作伎巧所居 。小貨行通雞兒巷妓 館 , 大貨行通牋紙店、白礬樓 , 後改為豐樂樓 。宣和間 , 更修三層相高 , 五樓相向 , 各有飛橋欄檻 , 明暗相通 , 珠簾繡額 , 燈燭晃耀 。初開數日 , 每先到者賞金旗 , 過一兩夜則已 。元夜則每一瓦隴中皆置蓮燈一盞 。內西樓後來禁人登眺 , 以第一層下視禁中 。大抵諸酒肆瓦市 , 不以 風雨寒暑 , 白晝通夜 , 駢闐如此 。州東宋門外仁和店、姜店 , 州西宜城樓、藥張四店、班樓 , 金梁橋下劉樓 , 曹門蠻王家、乳酪張家 , 州北八仙 樓 , 戴樓門張八家園宅正店 , 鄭門河王家、李七家正店 , 景靈宮東牆長慶樓 。在京正店七十二戶 , 此外不能遍數 , 其餘皆謂之「腳店」 。賣貴細下 酒、迎接中貴飲食 , 則第一白廚 , 州西安州巷張秀 , 以次保康門李慶家 , 東雞兒巷郭廚 , 鄭皇后宅後宋廚 , 曹門塼筒李家 , 寺東骰子李家 , 黃胖家 。九橋門街市酒店 , 綵樓相對 , 繡旆相招 , 掩翳天日 。政和後來 , 景靈宮東牆下長慶樓尤盛 。

飲食果子
凡店內賣下酒廚子 , 謂之「茶飯量酒博士」 。至店中小兒子 , 皆通謂之「大伯」 。更有街坊婦人 , 腰繫青花布手巾 , 綰危髻 , 為酒客換湯斟酒 , 俗謂之「焌糟」 。更有百姓入酒肆 , 見子弟少年輩飲酒 , 近前小心供過 , 使令買物命妓 , 取送錢物之類 , 謂之「閑漢」 。又有向前換湯斟酒歌唱 , 或獻果子香藥之類 , 客散得錢 , 謂之「廝波」 。又有下等妓女 , 不呼自來 , 筵前歌唱 , 臨時以些小錢物贈之而去 , 謂之「劄客」 , 亦謂 之「打酒坐」 。又有賣藥或果實蘿蔔之類 , 不問酒客買與不買 , 散與坐客 , 然後得錢 , 謂之「撒暫」 。如此處處有之 。唯州橋炭張家、乳酪張家 , 不放前項人入店 , 亦不賣下酒 , 唯以好淹藏菜蔬 , 賣一色好酒 。

所謂茶飯者 , 乃百味羹、頭羹、新法鵪子羹、三脆羹、二色腰子、蝦蕈、雞蕈、渾砲等羹、旋索粉、玉碁子、群仙羹、假河魨、白渫虀、貨鱖魚、假元魚、決明兜子、決 明湯虀、肉醋托胎襯腸、沙魚兩熟、紫蘇魚、假蛤蜊、白肉、夾面子茸割肉、胡餅、湯骨頭、乳炊羊、羊、鬧廳羊、角䏑腰子、鵝鴨排蒸、荔枝腰子、還元腰子、燒臆子、入 爐細項蓮花鴨簽、酒炙肚胘、虛汁垂絲羊頭、入爐羊、羊頭簽、鵝鴨簽、雞簽、盤兔、炒兔、蔥潑兔、假野狐、金絲肚羹、石肚羹、假炙獐、煎鵪子、生炒肺、炒蛤蜊、炒蟹 、煠蟹、洗手蟹之類 , 逐時旋行索喚 , 不許一味有闕 。或別呼索變造下酒 , 亦即時供應 。又有外來托賣炙雞、燠鴨、羊腳子、點羊頭、脆筋巴子、薑蝦、酒 蟹、獐巴、鹿脯、從食蒸作、海鮮、時菓、旋切萵苣生菜、西京笋 。又有小兒子 , 著白虔布衫 , 青花手巾 , 挾白磁缸子 , 賣辣菜 。又有托小盤賣乾果子 , 乃旋炒銀杏、栗子、河北鵝梨、梨條、梨乾、梨肉、膠棗、棗圈、梨圈、桃圈、核桃、肉牙棗、海紅、嘉慶子、林檎旋、烏李、李子旋、櫻桃煎、西京雪梨、夫梨、甘棠 梨、鳳梄梨、鎮府濁梨、河陰石榴、河陽查子、查條、沙苑榅桲、回馬孛萄、西川乳糖、獅子糖、霜蜂兒、橄欖、溫柑、綿棖金橘、龍眼、荔枝、召白藕、甘蔗、漉梨、林檎 乾、枝頭乾、芭蕉乾、人面子、巴覽子、榛子、榧子、蝦具之類 。諸般蜜煎香藥、果子罐子、黨梅、柿膏兒、香藥、小元兒、小臈茶、鵬沙元之類 。更外賣軟羊諸色包子 , 豬羊荷包 , 燒肉乾脯 , 玉板鮓 , 鮓片醬之類 。其餘小酒店 , 亦賣下酒 , 如煎魚、鴨子、妙雞兔、煎燠肉、梅汁、血羹、粉羹之類 。每分不過十 五錢 。諸酒店必有廳院 , 廊廡掩映 , 排列小閤子 , 吊窗花竹 , 各垂簾幙 , 命妓歌笑 , 各得穩便 。

卷三

馬行街北諸醫鋪
馬行北去 , 乃小貨行時樓、大骨傳藥鋪 , 直抵正係舊封丘門 。兩行金紫醫官藥鋪 , 如杜金鉤家、曹家獨勝元、山水李家口齒咽喉藥 , 石魚兒、班防禦、銀 孩兒、栢郎中家醫小兒 , 大鞋任家產科 。其餘香藥鋪席、官員宅舍 , 不欲遍記 。夜市北州橋又盛百倍 , 車馬闐擁 , 不可駐足 , 都人謂之「裡頭」 。

大內西右掖門外街巷
大內西去 , 右掖門祅廟 , 直南浚儀橋 , 街西尚書省東門 , 至省前橫街 , 南即御史臺 , 西即郊社 。省南門正對開封府後牆 , 省西門謂之西車子 曲 , 史家瓠羹、萬家饅頭 , 在京第一 。次曰吳起廟 。出巷乃大內西角樓 , 大街西去踴路街 , 南太平興國寺後門 , 北對啟聖院 。街以西殿前司 , 相對清風樓、無比客店、張戴花洗面藥、國太丞、張老兒、金龜兒、醜婆婆藥鋪、唐家酒店 , 直至梁門 , 正名闔閶 。出梁門西去 , 街北建隆觀 , 觀內東廊 于道士賣齒藥 , 都人用之 。街南蔡太師宅 , 西去州西瓦子 , 南自汴河岸 , 北抵梁門大街 , 亞其裡瓦 , 約一里有餘 。過街北即舊宜城樓 。近西 去金梁橋街、西大街、荊筐兒藥鋪、棗王家金銀鋪 。近北巷口熟藥惠民西局 。西去甕市子 , 乃開封府刑人之所也 。西去蓋防禦藥鋪、大佛寺、都亭西驛 , 相對 京城守具所 。自甕市子北去大街 , 班樓酒店 。以北大三橋子 , 至白虎橋 , 直北即衛州門 。

大內前州橋東街巷
大內前 , 州橋之東 , 臨汴河大街 , 曰相國寺 。有橋平正 , 如州橋 , 與保康門相對 。橋西賈家瓠羹 , 孫好手饅頭 , 近南即保康門潘家黃耆圓 。延寧宮禁 , 女道士觀 , 人罕得入 。街西保康門瓦子 , 東去沿城皆客店 , 南方官員商賈兵級皆於此安泊 。近東四聖觀、襪袎巷 。以東城角定力院 , 內有朱梁高祖御容 。出保康門外 , 新建三尸廟、德安公廟 。南至橫街 , 西去通御街 , 曰麥稍巷口 。以南太學東門 , 水櫃街余家染店 。以南街東法雲 寺 。又西去橫街張駙馬宅 。寺南佑神觀後門 。

相國寺內萬姓交易
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 , 大三門上皆是飛禽猫犬之類 , 珍禽奇獸 , 無所不有 。第二三門皆動用什物 , 庭中設綵幙、露屋、義鋪 , 賣蒲合、簟席 、屏幃、洗漱、鞍轡、弓劍、時果、臘脯之類 。近佛殿 , 孟家道冠王道人蜜煎 , 趙文秀筆 , 及潘谷墨 。占定兩廊 , 皆諸寺師姑賣繡作、領抹、花朵、珠 翠頭面、生色銷金花樣幞頭帽子、特髻、冠子、絛線之類 。殿後資聖門前皆書籍、玩好、圖畫 , 及諸路罷任官員土物、香藥之類 。後廊皆日者貨術傳神之類 。寺三 門閣上并資聖門 , 各有金銅鑄羅漢五百尊、佛牙等 。凡有齋供 , 皆取旨方開三門 。左右有兩缾琉璃塔 , 寺內有智海、惠林、寶梵、河沙東西塔院 , 乃出 角院舍 , 各有住持僧官 。每遇齋會 , 凡飲食茶果 , 動使器皿 , 雖三五百分 , 莫不咄嗟而辦 。大殿兩廊 , 皆國朝名公筆跡 。左壁畫熾盛光佛降 、九曜鬼百戲 , 右壁佛降、鬼子母揭盂 。殿庭供獻樂部馬隊之類 。大殿朵廊 , 皆壁隱樓殿人物 , 莫非精妙 。

寺東門街巷
寺東門大街 , 皆是幞頭、腰帶、書籍、冠朵鋪席 , 丁家素茶 。寺南即錄事巷妓館 。繡巷皆師姑繡作居住 。北即小甜水巷 , 巷內南食店甚盛 , 妓館亦多 。向北李慶糟薑鋪 。直北出景靈宮東門前 。又向北曲東稅務街、高頭街 。薑行後巷 , 乃脂皮畫曲妓館 。南北講堂巷、孫殿丞藥鋪、靴店 。出界身北巷 , 巷 口宋家生藥鋪 , 鋪中兩壁 , 皆李成所畫山水 。自景靈宮東門大街向東 , 街北舊乾明寺 , 沿火改作五寺三監 。以東向南曰第三條甜水巷 , 以東熙熙樓 客店 , 都下著數 。以東街南高陽正店 , 向北入馬行 。向東 , 街北曰車輅院 , 南曰第二甜水巷 。以東審計院 , 以東桐樹子韓家 , 直抵太廟前門 。南往觀音院 , 乃第一條甜水巷也 。太廟北入榆林巷 , 通曹門大街 , 不能遍數也 。

上清宮
上清宮 , 在新宋門裡街北 , 以西茆山下院 。醴泉觀 , 在東水門裡 。觀音院 , 在舊宋門後太廟南門 。景德寺 , 在上清宮背 , 寺前有桃花洞 , 皆妓館 。開寶寺 , 在舊封丘門外斜街子 , 內有二十四院 , 惟仁王院最盛 。天清寺 , 在州北清暉橋 。興德院 , 在金水門外 。長生宮 , 在鹿家 巷 。顯寧寺 , 在炭場巷北 。婆臺寺 , 在陳州門裡 。兜率寺 , 在紅門道 。地踴佛寺 , 在州西草場巷街南 。十方靜因院 , 在州西油醋巷 。浴室 院 , 在第三條甜水巷 。福田院 , 在舊曹門外 。報恩寺 , 在卸鹽巷 。太和宮女道士 , 在州西洪橋子大街 。洞元觀女道士 , 在班樓北 。瑤華宮 , 在金水門外 。萬壽觀 , 在舊酸棗門外十王宮前 。

馬行街鋪席
馬行北去 , 舊封丘門外祅廟斜街、州北瓦子 , 新封丘門大街兩邊民戶鋪席外 , 餘諸班直軍營相對 , 至門約十里餘 。其餘坊巷院落 , 縱橫萬數 , 莫 知紀極 。處處擁門 , 各有茶坊酒店 , 勾肆飲食 。市井經紀之家 , 往往只於市店旋置飲食 , 不置家蔬 。北食則礬樓前李四家、段家爊物、石逢巴子;南 食則寺橋金家、九曲子周家 , 最為屈指 。夜市直至三更盡 , 纔五更又復開張 。如要鬧去處 , 通曉不絕 。尋常四梢遠靜去處 , 夜市亦有燋酸豏、猪胰、 胡餅、和菜餅、貛兒、野狐肉、果木翹羹、灌腸、香糖果子之類 。冬月雖大風雪陰雨 , 亦有夜市:子薑豉、抹臟、紅絲、水晶膾、煎肝臟、蛤蜊、螃蟹、胡桃、澤州餳 、奇豆、鵝梨、石榴、查子、榅桲、糍糕、團子、鹽豉湯之類 。至三更方有提瓶賣茶者 。蓋都人公私榮幹 , 夜深方歸也 。

般載雜賣
東京般載車 , 大者曰「太平」 , 上有箱無蓋 , 箱如构欄而平 , 板壁前出兩木 , 長二三尺許 , 駕車人在中間 , 兩手扶捉鞭駕之 。前列騾或驢二 十餘 , 前後作兩行;或牛五七頭拽之 。車兩輪與箱齊 , 後有兩斜木腳拖夜;中間懸一鐵鈴 , 行即有聲 , 使遠來者車相避 。仍於車後繫驢騾二頭 , 遇 下峻險橋路 , 以鞭謕之 , 使倒坐綞車 , 令緩行也 。可載數十石 。官中車惟用驢 , 差小耳 。其次有「平頭車」 , 亦如「太平車」而小 , 兩輪前 出長木作轅 , 木梢橫一木 , 以獨牛在轅內 , 項負橫木 , 人在一邊 , 以手牽牛鼻繩駕之 , 酒正店多以此載酒梢桶矣 。梢桶如長水桶 , 面安靨口 , 每梢三斗許 , 一貫五百文 。又有宅眷坐車子 , 與「平頭車」大抵相似 , 但椶作蓋 , 及前後有构欄門 , 垂簾 。又有獨輪車 , 前後二人把駕 , 兩旁兩人扶柺 , 前有驢拽 , 謂之「串車」 , 以不用耳子轉輪也 。般載竹木瓦石 。但無前轅 , 止一人或兩人推之 。此車往往賣糕及餻麋之類人用 , 不中載物也 。平盤兩輪 , 謂之「浪子車」 , 唯用人拽 。又有載巨石大木 , 只有短梯盤而無輪 , 謂之「癡車」 , 皆省人力也 。又有駞騾驢馱子 , 或皮或竹為之 , 如方匾竹 , 兩搭背上 , 斛㪷則用布袋駞之 。

都市錢陌
都市錢陌 , 官用七十七 , 街市通用七十五 , 魚肉菜七十二陌 , 金銀七十四 , 珠珍、雇婢妮、買䖝蟻六十八 , 文字五十六陌 , 行市各有長短使用 。

雇覓人力
凡雇覓人力 , 幹當人、酒食、作匠之類 , 各有行老供雇 。覓女使即有引至牙人 。

防火
每坊巷三百步許 , 有軍巡鋪屋一所 , 鋪兵五人 , 夜間巡警收領公事 。又於高處磚砌望火樓 , 樓上有人卓望 。下有官屋數間 , 屯駐軍兵百餘人 , 及有救火家事 , 謂如大小桶、洒子、麻搭、斧鋸、梯子、火叉、大索、鐵猫兒之類 。每遇有遺火去處 , 則有馬軍奔報軍廂主、馬步軍殿前三衙、開封府 , 各領 軍級撲滅 , 不勞百姓 。

天曉諸人入市
每日交五更 , 諸寺院行者打鐵牌子或木魚循門報曉 , 亦各分地方 , 日間求化 。諸趍朝入市之人 , 聞此而起 。諸門橋市井已開 , 如瓠羹店門首坐一小 兒 , 叫饒骨頭 , 間有灌肺及炒肺 。酒店多點燈燭沽賣 , 每分不過二十文 , 并粥飯點心 。亦間或有賣洗面水、煎點湯茶藥者 , 直至天明 。其殺猪羊 作坊 , 每人擔猪羊及車子上市 , 動即百數 。如果木亦集於朱雀門外及州橋之西 , 謂之果子行 。紙畫兒亦在彼處 , 行販不絕 。其賣麥麵 , 每秤作一 布袋 , 謂之「一宛」;或三五秤作一宛 , 用太平車或驢馬馱之 , 從城外守門入城貨賣 , 至天明不絕 。更有御街州橋至南內前趂朝賣藥及飲食者 , 吟叫 百端 。

諸色雜賣
若養馬 , 則有兩人日供切草;養犬則供餳糟;養猫則供猫食并小魚 。其錮路、釘鉸、{上竹下陋}桶、修整動使、掌鞋、刷腰帶、修幞頭帽子、補角冠 。日供打香印 者 , 則管定鋪席人家牌額 , 時節即印施佛像等 。其供人家打水者 , 各有地分坊巷 。及有使漆、打釵環、荷大斧斫柴、換扇子柄、供香餅子、炭團;夏月則有 洗氈、淘井者 , 舉意皆在目前 。或軍營放停 , 樂人動鼓樂於空閑 , 就坊巷引小兒婦女觀看 , 散糖果子之類 , 謂之「賣梅子」 , 又謂之「把街」 。每日如宅舍宮院前 , 則有就門賣羊肉、頭肚、腰子、白腸、鶉兔、魚蝦、退毛雞鴨、蛤蜊、螃蟹、雜燠、香藥、果子 , 博賣冠梳、領抹、頭面、衣著、動使銅鐵器 、衣箱、磁器之類 。亦有撲上件物事者 , 謂之「勘宅」 。其後街或閑空處團轉蓋屋 , 向背聚居 , 謂之「院子」 , 皆小民居止 , 每日賣蒸梨棗、黃糕 麋、宿蒸餅、發牙豆之類 。每遇春時 , 官中差人夫監淘在城渠 , 別開坑盛淘出者泥 , 謂之「泥盆」 , 候官差人來檢視了方蓋覆 。夜間出入 , 月黑宜 照管也 。

卷四

軍頭司
軍頭司每旬休按閱內等子、相撲手、劍捧手格鬥 。諸軍營殿前指揮使直 , 在禁中有左右班、內殿直、散員、散都頭、散直、散指揮 。御龍左右直係打御從物 , 御 龍骨朵子直、弓箭直、弩直、習馭直、騎御馬、鈞容直、招箭班、金鎗班、銀鎗班 。殿侍諸軍東西五班 , 常入祗候每日教閱野戰 。每遇諸路解到武藝人 , 對御格 鬥 。天武、捧日、龍衛、神衛各二十指揮 , 謂之上四軍 , 不出戍 。驍騎、雲騎、拱聖、龍猛、龍騎各十指揮 。殿前司、步軍司有虎翼 , 各二十指揮 , 虎翼水軍、宣武各十五指揮 , 神勇、廣勇各十指揮 , 飛山、床子弩、雄武、廣固等指揮 。諸司則宣效六軍 , 武肅、武和、街道司諸司諸軍指揮 , 動以百數 。諸宮觀宅院 , 各有清衛廂軍禁軍剩員十指揮 。其餘工匠、修內司、八作司、廣固作坊、後苑作坊、書藝局、綾錦院、文繡院、內酒坊、法酒庫、牛羊司、油醋庫、儀 鸞司、翰林司、喝探、武嚴、輦官、車子院、皇城官、親從官、親事官、上下宮皇城黃皁院子、滌除各有指揮 , 記省不盡 。

皇太子納妃
皇太子納妃 , 鹵部儀仗 , 宴樂儀衛 。妃乘厭翟車 , 車上設紫色團蓋 , 四柱維幕 , 四垂大帶 , 四馬駕之 。

公主出降
公主出降 , 亦設儀仗、行幕、步障、水路 。凡親王公主出則有之 。皆係街道司兵級數十人 , 各執掃具、鍍金銀水桶 , 前導洒之 , 名曰「水路」 。用擔 床數百 , 鋪設房臥 , 並紫衫卷腳幞頭天武官擡舁 。又有宮嬪數十 , 皆真珠釵插吊朵玲瓏簇羅頭面 , 紅羅銷金袍帔 , 乘馬雙控雙搭青蓋前導 , 謂之 「短鐙」 。前後用紅羅銷金掌扇遮簇 , 乘金銅檐子 , 覆以剪椶 , 朱紅梁脊 , 上列滲金銅鑄雲鳳花朵 。檐子約高五尺許 , 深八尺 , 闊四尺許 , 內容六人 。四維垂繡額珠簾 , 白藤間花 。匡箱之外 , 兩壁出欄檻皆縷金花 , 裝雕木人物神仙 。出隊兩竿十二人 , 竿前後皆設綠絲絛金魚勾子勾定 。

皇后出乘輿
皇太后、皇后出乘者 , 謂之「輿」 。比檐子稍增廣 , 花樣皆龍 , 前後簷皆剪椶 。儀仗與駕出相似而少 , 仍無駕頭、警蹕耳 。士庶家與貴家婚嫁 , 亦乘檐子 , 只無脊上銅鳳花朵 , 左右兩軍 , 自有假賃所在 , 以至從人衫帽衣服從物俱可賃 , 不須借徣 。餘命婦王宮士庶通乘坐車子 , 如檐子樣製 , 亦可容六人 , 前後有小勾欄 , 底下軸貫兩挾朱輪 , 前出長轅約七八尺 , 獨牛駕之 , 亦可假賃 。

雜賃
若㐫事出殯 , 自上而下 , 㐫肆各有體例 。如方相、車轝、結絡、綵帛 , 皆有定價 , 不須勞力 。尋常出街市幹事 , 稍似路遠倦行 , 逐坊巷橋市 , 自有假賃鞍馬者 , 不過百錢 。

修整雜貨及齋僧請道
儻欲修整屋宇 , 泥補牆壁;生辰忌日 , 欲設齋僧尼道士 , 即早辰橋市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 , 謂之「雜貨工匠」 。以至雜作人夫、道士僧人 , 羅立會聚 , 候人請喚 , 謂之「羅齋」 。竹木作料 , 亦有鋪席 。磚瓦泥匠 , 隨手即就 。

筵會假賃
凡民間吉㐫筵會、椅桌陳設、器皿合盤、酒檐動使之類 , 自有茶酒司管賃 。喫食下酒 , 自有廚司 。以至托盤、下請書、安排坐次、尊前執事歌說勸酒 , 謂之 「白席人」;總謂之「四司人」 。欲就園館亭榭寺院遊賞命客之類 , 舉意便辦 。亦各有地分 , 承攬排備 , 自有則例 , 亦不敢過越取錢 。雖百十分 , 廳館整肅 , 主人只出錢而已 , 不用費力 。

會仙酒樓
如州東仁和店、新門裡會仙樓正店 , 常有百十分廳館動使 , 各各足備 , 不尚少闕一件 。大抵都人風俗奢侈 , 度量稍寬 , 凡酒店中不問何人 , 止兩 人對坐飲酒 , 亦須用注碗一副 , 盤盞兩副 , 果菜楪各五片 , 水菜椀三五隻 , 即銀近百兩矣 。雖一人獨飲 , 盌遂亦用銀盂之類 。其果子菜蔬 , 無非精潔 。若別要下酒 , 即使人外買軟羊、龜背、大小骨、諸色包子、玉板鮓、生削巴子、瓜薑之類 。

食店
大凡食店 , 大者謂之「分茶」 , 則有頭羹、石髓羹、白肉、胡餅、軟羊、大小骨、角䏑犒腰子、石肚羹、入爐羊、罨生軟羊麵、桐皮麵、薑潑刀、回刀、冷淘、棊子 、寄爐麵飯之類 。喫全茶 , 饒虀頭羹 。更有川飯店 , 則有插肉麵、大燠麵、大小抹肉、淘煎燠肉、雜煎事件、生熟燒飯 。更有南食店 , 魚兜子、桐皮熟膾 麵、煎魚飯 。又有瓠羹店 , 門前以枋木及花樣呇結縛如山棚 , 上掛成邊猪羊 , 相間三二十邊 。近裡門面窗戶 , 皆朱綠裝飾 , 謂之「驩門」 。每店 各有廳院東西廊稱呼坐次 。客坐 , 則一人執筯紙 , 遍問坐客 。都人侈縱 , 百端呼索 , 或熱或冷 , 或溫或整 , 或絕冷、精澆、臕澆之類 , 人 人索喚不同 。行菜得之 , 近局次立 , 從頭唱念 , 報與局內 。當局者謂之「鐺頭」 , 又曰「著案」 。訖 , 須臾 , 行菜者左手杈三椀、右臂自手 至肩馱疊約二十碗 , 散下盡合各人呼索 , 不容差錯 。一有差錯 , 坐客白之主人 , 必加叱駡 , 或罰工價 , 甚者逐之 。吾輩入店 , 則用一等琉 璃淺稜椀 , 謂之「碧椀」 , 亦謂之「造羹」 。菜蔬精細 , 謂之「造虀」 , 每碗十文 。麵與肉相停 , 謂之「合羹」;又有「單羹」 , 乃半箇也 。舊只用匙 , 今皆用筯矣 。更有插肉、撥刀、炒羊、細物料碁子、餛飩店 。及有素分茶 , 如寺院齋食也 。又有菜麵、蝴蝶虀肐 , 及賣隨飯、荷包白飯、旋 切細料餶飿兒、瓜虀、蘿蔔之類 。

肉行
坊巷橋市 , 皆有肉案 。列三五人操刀 , 生熟肉從便索喚 , 闊切、片批、細抹、頓刀之類 。至晚即有燠爆熟食上市 。凡買物不上數錢得者是數 。

餅店
凡餅店有油餅店 , 有胡餅店 。若油餅店 , 即賣蒸餅、糖餅 , 裝合、引盤之類 。胡餅店即賣門油、菊花、寬焦、側厚、油碢、髓餅、新樣滿麻 。每案用三五 人捍劑卓花入爐 。自五更卓案之聲遠近相聞 。唯武成王廟前海州張家、皇建院前鄭家最盛 , 每家有五十餘爐 。

魚行
賣生魚則用淺抱桶 , 以柳葉間串清水中浸 , 或循街出賣 。每日早惟新鄭門、西水門、萬勝門 , 如此生魚有數千檐入門 。冬月即黃河諸遠處客魚來 , 謂之 「車魚」 , 每斤不上一百文 。

卷五

民俗
凡百所賣飲食之人 , 裝鮮淨盤合器皿 , 車檐動使奇巧可愛  , 食味和羹 , 不敢草略 。其賣藥賣卦 , 皆具冠帶 。至於乞丐者 , 亦有規 格 。稍似懈怠 , 眾所不容 。其士農工商諸行百戶衣裝 , 各有本色 , 不敢越外 。謂如香鋪裹香人 , 即頂帽披背;質庫掌事 , 即著皂衫角帶不頂帽之 類 。街市行人 , 便認得是何色目 。加之人情高誼 , 若見外方之人為都人凌欺 , 眾必救護之 。或見軍鋪收領到鬥爭公事 , 橫身勸救 , 有陪酒食檐官 方救之者 , 亦無憚也 。或有從外新來 , 鄰左居住 , 則相借徣動使 , 獻遺湯茶 , 指引買賣之類 。更有提茶瓶之人 , 每日鄰里互相支茶 , 相問 動靜 。凡百吉凶之家 , 人皆盈門 。其正酒店戶 , 見腳店三兩次打酒 , 便敢借與三五百兩銀器 。以至貧下人家 , 就店呼酒 , 亦用銀器供送 。有連 夜飲者 , 次日取之 。諸妓館只就店呼酒而已 , 銀器供送 , 亦復如是 。其闊略大量 , 天下無之也 。以其人煙浩穰 , 添十數萬眾不加多 , 減之不 覺少 。所謂花陣酒池 , 香山藥海 。別有幽坊小巷 , 燕館歌樓 , 舉之萬數 , 不欲繁碎 。

京瓦伎藝
崇、觀以來 , 在京瓦肆伎藝:張廷叟《孟子書》 。主張小唱:李師師、徐婆惜、封宜奴、孫三四等 , 誠其角者 。嘌唱弟子:張七七、王京奴、左小四、安娘、毛 團等 。教坊減罷并溫習:張翠蓋、張成弟子薛子大、薛子小、俏枝兒、楊總惜、周壽奴、稱心等般雜劇 。杖頭傀儡任小三 , 每日五更頭回小雜劇 , 差晚看不及矣 。懸絲傀儡張金線 。李外寧藥發傀儡 。張臻妙、溫奴哥、真箇強、沒勃臍、小掉刀 , 筋骨上索雜手伎 。渾身眼、李宗正、張哥 , 毬杖踢弄 。孫寬、孫十五、 曾無黨、高恕、李孝詳 , 講史 。李慥、楊中立、張十一、徐明、趙世亨、賈九 , 小說 。王顏喜、蓋中寶、劉名廣 , 散樂 。張真奴 , 舞旋 。楊望京 , 小兒相撲、雜劇、掉刀、蠻牌 。董十五、趙七、曹保義、朱婆兒、沒困駝、風僧哥、俎六姐 , 影戲 。丁儀、瘦吉等弄喬影戲 。劉百禽弄䖝蟻 。孔三傳、耍秀 才 , 諸宮調 。毛詳、霍伯醜商謎 。吳八兒合生 。張山人說諢話 。劉喬、河北子、帛遂、吳牛兒、達眼五、重明喬、駱駝兒、李敦等雜 。外入孫三神鬼 。霍四 究說《三分》 。尹常賣《五代史》 。文八娘叫果子 。其餘不可勝數 。不以風雨寒暑 , 諸棚看人日日如是 。教坊鈞容直 , 每遇旬休按樂 , 亦許人觀看 。每遇內宴前一月 , 教坊內勾集弟子小兒 , 習隊舞 , 作樂雜劇節次 。

娶婦
凡娶媳婦 , 先起草帖子 , 兩家允許 , 然後起細帖子 , 序三代名諱 , 議親人有服親田產官職之類 。次檐許口酒 , 以絡盛酒瓶 , 裝以大花八朵、 羅絹生色或銀勝八枚 , 又以花紅繳檐上 , 謂之「繳檐紅」 , 與女家 。女家以淡水二瓶 , 活魚三五箇 , 筯一雙 , 悉送在元酒瓶內 , 謂之「回魚 筯」 。或下小定、大定 , 或相媳婦與不相 。若相媳婦 , 即男家親人或婆往女家看中 , 即以釵子插冠中 , 謂之「插釵子」;或不入意 , 即留一兩端綵 段 , 與之壓驚 , 則此親不諧矣 。其媒人有數等 , 上等戴蓋頭 , 著紫背子 , 說官親宮院恩澤;中等戴冠子 , 黃包髻 , 背子 , 或只繫裙 , 手把青涼傘兒 , 皆兩人同行 。下定了 , 即旦望媒人傳語 。遇節序 , 即以節物頭面羊酒之類追女家 , 隨家豐儉 。女家多回巧作之類 。次下財禮 , 次報成結日子 。次過大禮 , 先一日或是日早下催妝冠帔花粉 , 女家回公裳花幞頭之類 。前一日女家先來掛帳 , 鋪設房臥 , 謂之「鋪房」 。女家親人有 茶酒利市之類 。至迎娶日 , 兒家以車子或花檐子發迎客引至女家門 , 女家管待迎客 , 與之綵段 , 作樂催妝上車檐 , 從人未肯起 , 炒咬利市 , 謂之「起檐子」 , 與了然後行 。迎客先回至兒家門 , 從人及兒家人乞覓利市錢物花紅等 , 謂之「欄門」 。新婦下車子 , 有陰陽人執斗 , 內盛穀豆錢 果草節等呪祝 , 望門而撒 , 小兒輩爭拾之 , 謂之「撒穀豆」 , 俗云厭青羊等殺神也 。新人下車檐 , 踏青布條或氈席 , 不得踏地 , 一人捧鏡倒 行 , 引新人跨鞍驀草及秤上過 。入門 , 於一室內當中懸帳 , 謂之「坐虛帳」;或只徑入房中坐於床上 , 亦謂之「坐富貴」 。其送女客 , 急三盞而退 , 謂之「走送」 。眾客就筵三盃之後 , 婿具公裳花勝簇面 , 於中堂昇一榻 , 上置椅子 , 謂之「高坐」 。先媒氏請 , 次姨氏或妗氏請 , 各斟一 盃飲之;次丈母請 , 方下坐 。新人門額 , 用綵一段 , 碎裂其下 , 橫抹掛之 , 婿入房 , 即眾爭撦小片而去 , 謂之「利市繳門紅」 。婿於床前 請新婦出 , 二家各出綵段 , 綰一同心 , 謂之「牽巾」 , 男掛於笏 , 女搭於手 , 男倒行出 , 面皆相向 。至家廟前參拜畢 , 女復倒行 , 扶入房講拜 。男女各爭先後對拜畢 , 就床 , 女向左 , 男向右坐 , 婦女以金錢綵果散擲 , 謂之「撒帳」 。男左女右 , 留少頭髮 , 二家出疋段 、釵子、木梳、頭鬚之類 , 謂之「合髻」 。然後用兩盞以綵結連之 , 互飲一盞 , 謂之「交盃酒」 。飲訖 , 擲盞并花冠子於床下 , 盞一仰一合 , 俗云「大吉」 , 則眾喜賀 。然後掩帳訖 。宮院中即親隨人抱女婿去 , 已下人家即行出房 , 參謝諸親 , 復就坐飲酒 。散後 。次日五更 , 用一卓 , 盛鏡臺鏡子於其上 , 望上展拜 , 謂之「新婦拜堂」 。次拜尊長親戚 , 各有綵段巧作鞋枕等為獻 , 謂之「賞賀」 。尊長則復換一疋回之 , 謂之「 答賀」 。婿往參婦家 , 謂之「拜門」 。有力能趣辦 , 次日即往 , 謂之「復面拜門」;不然 , 三日七日皆可 。賞賀亦如女家之禮 。酒散 , 女家具 皷吹從物 , 迎婿還家 , 三日 , 女家送綵段、油蜜蒸餅 , 謂之「蜜和油蒸餅」 。其女家來作會 , 謂之「煖女」 。七日則取女歸 , 盛送綵段頭面與 之 , 謂之「洗頭」 。一月則大會相慶 , 謂之「滿月」 。自此以後 , 禮數簡矣 。

育子
凡孕婦入月 , 於初一日父母家以銀盆或錂或綵畫盆 , 盛粟稈一束 , 上以錦繡或生色帕複蓋之 , 上插花朵及通草 , 帖羅五男二女花樣 , 用盤合裝 , 送饅頭 , 謂之「分痛」 。并作眠羊、臥鹿、羊生、果實 , 取其眠臥之義 。并牙兒衣物䙀籍等 , 謂之「催生」 。就蓐分娩訖 , 人爭送粟米炭醋之類 。 三日 , 落臍灸顖 。七日謂之「一臘」 。至滿月則生色及綳繡線 , 貴富家金銀犀玉為之 , 并果子 , 大展洗兒會 。親賓盛集 , 煎香湯於盆中 , 下 果子綵錢蔥蒜等 , 用數丈綵繞之 , 名曰「圍盆」 。以釵子攪水 , 謂之「攪盆」 。觀者各撒錢於水中 , 謂之「添盆」 。盆中棗子直立者 , 婦人爭取 食之 , 以為生男之徵 。浴兒畢 , 落胎髮 , 遍謝坐客 , 抱牙兒入他人房 , 謂之「移窠」 。生子百日 , 置會 , 謂之「百晬」 。至來歲生日 , 謂之「周晬」 。羅列盤琖於地 , 盛果木、飲食、官誥、筆研、筭秤等 , 經卷針線應用之物 , 觀其所先拈者 , 以為徵兆 , 謂之「試晬」 。此小兒 之盛禮也 。

卷六

正月
正月一日年節 , 開封府放關撲三日 。士庶自早互相慶賀 , 坊巷以食物、動使、果實、柴炭之類 , 歌叫關撲 。如馬行、潘樓街 , 州東宋門外 , 州西梁 門外踴路 , 州北封丘門外 , 及州南一帶 , 皆結綵棚 , 鋪陳冠梳、珠翠、頭面、衣著、花朵、領抹、靴鞋、玩好之類 , 間列舞場歌館 , 車馬交馳 。 向晚 , 貴家婦女縱賞關賭 , 入場觀看 , 入市店飲宴 , 慣習成風 , 不相笑{左音右牙} 。至寒食、冬至三日亦如此 。小民雖貧者 , 亦須新潔衣服 , 把酒相酬爾 。

元旦朝會
正旦大朝會 , 車駕坐大慶殿 , 有介胄長大人四人立于殿角 , 謂之「鎮殿將軍」 。諸國使人入賀 , 殿庭列法駕儀仗 , 百官皆冠冕朝服 。諸路舉人解首 , 亦士服立班 , 其服二量冠、白袍青緣 。諸州進奏吏 , 各執方物入獻 。諸國使人 , 大遼大使頂金冠 , 後簷尖長 , 如大蓮葉 , 服紫窄袍 , 金蹀躞;副使展裹金帶 , 如漢服 。大使拜則立左足 , 跪右足 , 以兩手著右肩為一拜;副使拜如漢儀 。夏國使副 , 皆金冠短小樣製 , 服緋窄袍、金蹀 躞 , 吊敦背 , 叉手展拜 。高麗與南番交州使人 , 并如漢儀 。回紇皆長髯高鼻 , 以疋帛纏頭 , 散披其服 。于闐皆小金花氈笠 , 金絲戰袍 , 束帶 , 并妻男同來 , 乘駱駞 , 氈兜銅鐸入貢 。三佛齊皆瘦脊纏頭、緋衣、上織成佛面 。又有南蠻五姓番 , 皆椎髻烏氈 , 並如僧人 , 禮拜入見  , 旋賜漢裝錦襖之類 。更有真臈、大理、大石等國 , 有時來朝貢 。其大遼使人在都亭驛 , 夏國在都亭西驛 , 高麗在梁門外安州巷同文館 , 回紇、于闐 在禮賓院 , 諸番國在瞻雲館或懷遠驛 。唯大遼、高麗就館賜宴 。大遼使人朝見訖 , 翌日詣大相國寺燒香 , 次日詣南御苑射弓 , 朝廷旋選能射武臣伴射 , 就彼賜宴 , 三節人皆與焉 。先列招箭班十餘於垛子前 。使人多用弩子射 , 一裹無腳小幞頭子錦襖子遼人 , 踏開弩子 , 舞旋榙箭 , 過與使人 , 彼窺得端正 , 止令使人發牙 。例本朝伴射用弓箭 , 中的則賜鬧裝、銀鞍馬、衣著、金銀器物有差 。伴射得捷 , 京師市井兒遮路爭獻口號 , 觀者如堵 。 翌日人使朝辭 。朝退 , 內前燈山已上綵 , 其速如神 。

立春
立春前一日 , 開封府進春牛入禁中鞭春 。開封、祥符兩縣 , 置春牛於府前 。至日絕早 , 府僚打春 , 如方州儀 。府前左右 , 百姓賣小春牛 , 往 往花裝欄坐 , 上列百戲人物 , 春幡雪柳 , 各相獻遺 。春日 , 宰執親王百官 , 皆賜金銀幡勝 。入賀訖 , 戴歸私第 。

元宵
正月十五日元宵 , 大內前自歲前冬至後 , 開封府絞縛山棚 , 立木正對宣德樓 , 遊人已集御街 。兩廊下奇術異能 , 歌舞百戲 , 鱗鱗相切 , 樂聲 嘈雜十餘里 , 擊丸蹴踘 , 踏索上竿 。趙野人 , 倒喫冷淘;張九哥 , 吞鐵劍;李外寧 , 藥法傀儡;小健兒 , 吐五色水、旋燒泥丸子;大特落 , 灰藥;榾柮兒 , 雜劇;溫大頭、小曹 , 嵇琴;党千 , 簫管;孫四 , 燒煉藥方;王十二 , 作劇術;鄒遇、田地廣 , 雜扮;蘇十、孟宣 , 築毬;尹 常賣 , 《五代史》;劉百禽 , 䖝蟻;楊文秀 , 皷笛 。更有猴呈百戲、魚跳刀門、使喚蜂蝶、追呼螻蟻 。其餘賣藥、賣卦 , 沙書、地謎 , 奇巧百端 , 日新耳目 。至正月七日 , 人使朝辭出門 , 燈山上綵 , 金碧相射 , 錦繡交輝 。面北悉以綵結 , 山呇上皆畫神仙故事 。或坊市賣藥賣卦之人 , 橫列三門 , 各有綵結金書大牌 , 中曰「都門道」 , 左右曰「左右禁衛之門」 , 上有大牌曰「宣和與民同樂」 。綵山左右 , 以綵結文殊、普賢 , 跨 獅子白象 , 各於手指出水五道 , 其手搖動 。用轆轤絞水上燈山尖高處 , 用木櫃貯之 , 逐時放下 , 如瀑布狀 。又於左右門上 , 各以草把縛成戲龍 之狀 , 用青幕遮籠 , 草上密置燈燭數萬盞 , 望之蜿蜒如雙龍飛走 。自燈山至宣德門樓橫大街 , 約百餘丈 , 用棘刺圍遶 , 謂之「棘盆」 , 內設 兩長竿 , 高數十丈 , 以繒綵結束 , 紙糊百戲人物 , 懸於竿上 , 風動宛若飛仙 。內設樂棚 , 差衙前樂人作樂雜戲 , 并左右軍百戲 , 在其中 駕坐一時呈拽 。宣德樓上 , 皆垂黃緣 , 簾中一位 , 乃御座 。用黃羅設一綵棚 , 御龍直執黃蓋、掌扇 , 列於簾外 。兩朵樓各掛燈毬一枚 , 約方 圓丈餘 , 內燃椽燭 , 簾內亦作樂 。宮嬪嬉笑之聲 , 下聞於外 。樓下用枋木壘成露臺一所 , 綵結欄檻 , 兩邊皆禁衛排立 , 錦袍 , 幞頭簪賜花 , 執骨朵子 , 面此樂棚 。教坊、鈞容直、露臺弟子 , 更互雜劇 。近門亦有內等子班直排立 。萬姓皆在露臺下觀看 , 樂人時引萬姓山呼 。

十四日車駕幸五嶽觀
正月十四日 , 車駕幸五嶽觀迎祥池 , 有對御  , 謂賜群臣宴也 。至晚還內 。圍子、親從官皆頂毬頭大帽 , 簪花 , 紅錦團荅戲獅子衫 , 金鍍天王腰帶 , 數重骨朵 。天武官皆頂雙卷腳幞頭 , 紫上大搭天鵝結帶寬衫 。殿前班頂兩腳屈曲向後花裝幞頭 , 著緋青紫三色橪金線結帶望仙花袍 , 跨 弓劍 , 乘馬 , 一扎鞍轡 , 纓紼前導 。御龍直一腳指天一腳圈曲幞頭 , 著紅方勝錦襖子 , 看帶束帶 , 執御從物 , 如金交椅、唾盂、水罐、果壘 、掌扇、纓紼之類 。御椅子皆黃羅珠蹙 , 背座則親從官執之 。諸班直皆幞頭 , 錦襖 , 束帶 。每常駕出 , 有紅紗帖金燭籠二百對 , 元宵加以琉璃玉 柱掌扇燈 。快行家各執紅紗珠絡燈籠 。駕將至 , 則圍子數重 , 外有一人捧月樣兀子 , 錦覆於馬上 。天武官十餘人 , 簇擁扶策 , 喝曰:「看駕頭! 」次有吏部小使臣百餘 , 皆公裳 , 執珠絡毬杖 , 乘馬聽喚 。近侍餘官皆服紫緋綠公服 , 三衙太尉、知閤、御帶羅列前導 。兩邊皆內等子 , 選諸軍膂 力者 , 著錦襖頂帽 , 握拳顧望 , 有高聲者捶之流血 。教坊、鈞容直樂部前引 , 駕後諸班直馬隊作樂 。駕後圍子外 , 左則宰執、侍從 , 右則親王 、宗室、南班官 。駕近 , 則列橫門十餘人擊鞭 , 駕後有曲柄小紅繡傘 , 亦殿侍執之於馬上 。駕入燈山 , 御輦院人員輦前喝「隨竿媚來」 , 御輦團轉 一遭 , 倒行觀燈山 , 謂之「鵓鴿旋」 , 又謂之「踏五花兒」 , 則輦官有喝賜矣 。駕登宣德樓 , 遊人奔赴露臺下 。

十五日駕詣上清宮
十五日詣上清宮 , 亦有對御 , 至晚回內 。

十六日
十六日車駕不出 。自進早饍訖 , 登門樂作 , 卷簾 , 御座臨軒 , 宣萬姓 。先到門下者 , 猶得瞻見天表 , 小帽紅袍 , 獨卓子 。左右近侍 , 簾外傘扇執事之人 。須臾下簾 , 則樂作 , 縱萬姓遊賞 。兩朵樓相對:左樓相對鄆王以次綵棚幕次;右樓相對蔡太師以次執政、戚里幕次 。時復自樓上有「金鳳 」飛下諸幕次 , 宣賜不輟 。諸幕次中 , 家妓競奏新聲 , 與山棚露臺上下 , 樂聲鼎沸 。西朵樓下 , 開封尹彈壓幕次 , 羅列罪人滿前 , 時復決 遣 , 以警愚民 。樓上時傳口勑 , 特令放罪 。於是華燈寶炬 , 月色花光 , 霏霧融融 , 動燭遠近 。至三皷 , 樓上以小紅紗燈毬緣索而至半空 , 都人皆知車駕還內矣 。須臾聞樓外擊鞭之聲 , 則山樓上下燈燭數十萬盞 , 一時滅矣 。於是貴家車馬 , 自內前鱗切 , 悉南去遊相國寺 。

寺之大殿前設樂棚 , 諸軍作樂 , 兩廊有詩牌燈云「天碧銀河欲下來 , 月華如水照樓臺」并「火樹銀花合 , 星橋鐵鎖開」之詩 。其燈以木牌為之 , 雕鏤 成字 , 以紗絹幂之 , 於內密燃其燈 , 相次排定 , 亦可愛賞 。資聖閣前安頓佛牙 , 設以水燈 , 皆係宰執、戚里、貴近占設看位 。最要鬧九子母殿 及東西塔院 , 惠林、智海 , 寶梵競陳燈燭 , 光彩爭華 , 直至達旦 。其餘宮觀寺院 , 皆放萬姓燒香 。如開寶、景德、大佛寺等處 。皆有樂棚 , 作樂燃燈 。惟禁宮觀寺院 , 不設燈燭矣 。次則葆真宮有玉柱玉簾窗隔燈 。諸坊巷、馬行 , 諸香藥鋪席、茶坊酒肆 , 燈燭各出新奇 。就中蓮華王家香鋪燈 火出群 , 而又命僧道場 , 打花鈸、弄椎皷 , 遊人無不駐足 。諸門皆有官中樂棚 , 萬街千巷 , 盡皆繁盛浩鬧 。每一坊巷口 , 無樂棚去處 , 多 設小影戲棚子 , 以防本坊遊人小兒相失 , 以引聚之 。殿前班在禁中右掖門裡 , 則相對右掖門設一樂棚 , 放本班家口登皇城觀看 。官中有宣賜茶酒妝粉錢 之類 。諸營班院於法不得夜遊 , 各以竹竿出燈毬於半空 , 遠近高低 , 若飛星然 。阡陌縱橫 , 城闉不禁 。別有深坊小巷 , 繡額珠簾 , 巧製新妝 , 競誇華麗 , 春情蕩颺 , 酒興融怡 , 雅會幽歡 , 寸陰可惜 , 景色浩鬧 , 不覺更闌 。寶騎駸駸 , 香輪轆轆 , 五陵年少 , 滿路行歌 , 萬戶千門 , 笙簧未徹 。市人賣玉梅、夜蛾、蜂兒、雪柳、菩提葉、科頭圓子、拍頭焦䭔 。唯焦䭔以竹架子出青傘上 , 裝綴梅紅縷金小燈籠子 , 架子前後 亦設燈籠 , 敲皷應拍 , 團團轉走 , 謂之「打旋羅」;街巷處處有之 。至十九日收燈 , 五夜城闉不禁 , 嘗有旨展日 。宣和年間 , 自十二月於酸棗 門二名景龍門上 , 如宣德門元夜點照 , 門下亦置露臺 , 南至寶籙宮 , 兩邊關撲買賣 , 晨暉門外設看位一所 , 前以荊棘圍繞 , 周回約五七十步 , 都下賣鵪鶉、骨飿兒、圓子、䭔拍、白腸、水晶鱠、科頭細粉、旋炒栗子、銀杏、鹽豉、湯雞、段金橘、橄欖、龍眼、荔枝諸般市合 , 團團密擺 , 準備御前索喚 。以至尊有時在看位內 , 門司、御藥、知省、太尉 , 悉在簾前 , 用三五人弟子祗應 。籸盆照耀 , 有同白日 。仕女觀者 , 中貴邀住勸酒一金盃令退 。直至上元 , 謂之「預賞」 。惟周待詔瓠羹 , 貢餘者一百二十文足一箇 , 其精細果別如市店十文者 。

收燈都人出城探春
收燈畢 , 都人爭先出城探春 。州南則玉津園外 , 學方池亭榭、玉仙觀 。轉龍灣西去一丈佛園子、王太尉園 , 奉聖寺前孟景初園 , 四里橋望牛岡劍客廟 。自轉龍彎東去陳州門外 , 園館尤多 。州東宋門外快活林、勃臍陂、獨樂岡、硯臺、蜘蛛樓、麥家園 , 虹橋、王家園 。曹、宋門之間東御苑、乾明、崇夏尼寺 。州北李駙馬園 。州西新鄭門大路 , 直過金明池 , 西道者院 , 院前皆妓館 。以西宴賓樓 , 有亭榭 , 曲折池塘 , 鞦韆畫舫 , 酒客稅小舟 , 帳設遊賞 。相對祥祺觀 , 直至板橋 , 有集賢樓、蓮花樓 , 乃之官河東、陝西五路之別館 , 尋常餞送 , 置酒於此 。過板橋 , 有下松園、王太宰園 、杏花岡 。金明池角南去 , 水虎翼巷水磨下蔡太師園 。南洗馬橋西巷內華嚴尼寺、王小姑酒店 。北金水河兩浙尼寺、巴婁寺、養種園 , 四時花木 , 繁盛可 觀 。南去藥梁園、童太師園 。南去鐵佛寺、鴻福寺、東西柏榆村 。州北模天坡、角橋至倉王廟、十八壽聖尼寺 , 孟四翁酒店 。州西北元有庶人園 , 有創臺、 流盃亭榭數處 , 放人春賞 。大抵都城左近 , 皆是園圃 , 百里之內 , 並無閴地 。次第春容滿野 , 暖律暄晴 , 萬花爭出 , 粉牆細柳 , 斜籠 綺陌 , 香輪暖輾 。芳草如茵 , 駿騎驕嘶 , 杏花如繡 , 鶯啼芳樹 , 燕舞晴空 , 紅妝按樂於寶榭層樓 , 白面行歌近畫橋流水 。舉目則鞦韆巧笑 , 觸處則蹴踘踈狂 , 尋芳選勝 , 花絮時墜金樽;折翠簪紅 , 蜂蝶暗隨歸騎 。於是相繼清明節矣 。

卷七

清明節
清明節 , 尋常京師以冬至後一百五日為大寒食 。前一日謂之「炊熟」 。用麵造棗䭅飛燕 , 柳條串之 , 插於門楣 , 謂之「子推燕」 。子女及笄者 , 多以是日上頭 。寒食第三節即清明日矣 。凡新墳皆用此日拜掃 , 都城人出郊 。禁中前半月發宮人車馬朝陵 , 宗室南班近親亦分遣詣諸陵墳享祀 , 從人皆紫 衫 , 白絹三角子 , 青行纏 , 皆係官給 。節日亦禁中出車馬 , 詣奉先寺、道者院祀諸宮人墳 , 莫非金裝紺幰 , 錦額珠簾 , 繡扇雙遮 , 紗籠 前導 。士庶闐塞諸門 , 紙馬鋪皆於當街用紙袞疊成樓閣之狀 。四野如市 , 往往就芳樹之下 , 或園囿之間 , 羅列杯盤 , 互相勸酬 。都城之歌兒舞女 , 遍滿園亭 , 抵暮而歸 。各攜棗䭅、炊餅 , 黃胖、掉刀、名花異果、山亭戲具、鴨卵雞雛 , 謂之「門外土儀」 。轎子即以楊柳雜花裝簇頂上 , 四垂遮 映 。自此三日 , 皆出城上墳 , 但一百五日最盛 。節日坊市賣稠餳、麥餻、乳酪、乳餅之類 。緩入都門 , 斜陽御柳;醉歸院落 , 明月梨花 。諸軍禁衛 , 各成隊伍 , 跨馬作樂四出 , 謂之「摔腳」 。其旗旌鮮明 , 軍容雄壯 , 人馬精銳 , 又別為一景也 。

三月一日開金明池瓊林苑
三月一日 , 州西順天門外開金明池、瓊林苑 , 每日教習車駕上池儀範 。雖禁從士庶許縱賞 , 御史臺有榜不得彈劾 。池在順天門街北 , 周圍約九里三十步 , 池西直徑七里許 。入池門內南岸 , 西去百餘步 , 有西北臨水殿 , 車駕臨幸 , 觀爭標錫宴於此 。往日旋以綵幄 , 政和間用土木工造成矣 。又西 去數百步 , 乃仙橋 。南北約數百步 , 橋面三虹 , 朱漆闌楯 , 下排鴈柱 , 中央隆起 , 謂之「駱駞虹」 , 若飛虹之狀 。橋盡處 , 五殿正在 池之中心 。四岸石甃 , 向背大殿 , 中坐各設御幄 , 朱漆明金龍床 , 河間雲水戲龍屏風 , 不禁遊人 。殿上下回廊皆關撲錢物、飲食、伎藝人作場、勾 肆 , 羅列左右 。橋上兩邊用瓦盆內擲頭錢 , 關撲錢物、衣服、動使 。遊人還往 , 荷蓋相望 。橋之南立櫺星門 , 門裡對立綵樓 。每爭標作樂 , 列 妓女於其上 。門相對街南有磚石甃砌高臺 , 上有樓觀 , 廣百丈許 , 曰「寶津樓」 。前至池門 , 闊百餘丈 , 下闞仙橋、水殿 。車駕臨幸 , 觀騎 射百戲於此 。池之東岸 。臨水近牆皆垂楊 , 兩邊皆綵棚幕次 , 臨水假賃 , 觀看爭標 。街東皆酒食店舍、博易場戶、藝人勾肆、質庫 , 不以幾日解下 , 只至閉池 , 便典沒出賣 。北去直至池後門 , 乃汴河西水門也 。其池之西岸亦無屋宇 , 但垂楊蘸水 , 烟草鋪堤 , 遊人稀少 , 多垂釣之士 , 必於池苑所買牌子 , 方許捕魚 。遊人得魚 , 倍其價買之 , 臨水砟膾 , 以薦芳樽 , 乃一時佳味也 。習水教罷 , 繫小龍船於此 。池岸正北對五殿 起大屋 , 盛大龍船 , 謂之「奧屋」 。車駕臨幸 , 往往取二十日 。諸禁衛班直 , 簪花、披錦繡撚金線衫袍 , 金帶勒帛之類結束 , 競逞鮮新 。出 內府金鎗 , 寶裝弓劍 , 龍鳳繡旗 , 紅纓錦轡 , 萬騎爭馳 , 鐸聲震地 。

駕幸臨水殿觀爭標錫燕
駕先幸池之臨水殿 , 錫燕群臣 。殿前出水棚 , 排立儀衛 。近殿水中 , 橫列四綵舟 , 上有諸軍百戲 , 如大旗、獅豹、棹刀、蠻牌、神鬼、雜劇之類 。又列兩船 , 皆樂部 。又有一小船 , 上結小綵樓 , 下有三小門 , 如傀儡棚 , 正對水中 。樂船上參軍色進致語 , 樂作 , 綵棚中門開 , 出 小木偶人:小船子上有一白衣人垂釣 , 後有小童舉棹划船 , 遼遶數回 , 作語 , 樂作 , 釣出活小魚一枚 , 又作樂 , 小船入棚 。繼有木偶築毬舞 旋之類 , 亦各念致語 , 唱和 , 樂作而已 , 謂之「水傀儡」 。又有兩畫船 , 上立鞦韆 , 船尾百戲人上竿 , 左右軍院虞候監教皷笛相和 。又一 人上蹴鞦韆 , 將平架 , 筋斗擲身入水 , 謂之「水鞦韆」 。水戲呈畢 , 百戲樂船 , 並各鳴鑼皷 , 動樂舞旗 , 與水傀儡船分兩壁退去 。有小龍 船二十隻 , 上有緋衣軍士各五十餘人 , 各設旗皷銅鑼 。船頭有一軍校 , 舞旗招引 , 乃虎翼指揮兵級也 。又有虎頭船十隻 , 上有一錦衣人 , 執小 旗立船頭上 , 餘皆著青短衣 , 長頂頭巾 , 齊舞棹 , 乃百姓卸在行人也 。又有飛魚船二隻 ,  綵畫間金 , 最為精巧 , 上有雜綵戲衫 五十餘人 , 間列雜色小旗緋傘 , 左右招舞 , 鳴小鑼皷鐃鐸之類 。又有鰍魚船二隻 , 止容一人撐划 , 乃獨木為之也 。皆進花石朱緬所進 。諸小船競 詣奧屋 , 牽拽大龍船出詣水殿 , 其小龍船爭先團轉翔舞 , 迎導于前 。其虎頭船以繩索引龍舟 。大龍船約長三四十丈 , 闊三四丈 , 頭尾鱗鬣 , 皆 雕鏤金飾 , 楻板皆退光 , 兩邊列十閤子 , 充閤分歇泊 , 中設御座龍水屏風 。楻板到底深數尺 , 底上密排銕鐵大銀樣如卓面大者壓重 , 庶不欹側也 。上有層樓臺觀 , 檻曲安設御座 。龍頭上人舞旗 , 左右水棚 , 排列六槳 , 宛若飛騰 。至水殿 , 艤之一邊 。水殿前至仙橋 , 預以紅旗插於水中 , 標識地分遠近 。所謂小龍船 , 列於水殿前 , 東西相向;虎頭、飛魚等船布在其後 , 如兩陣之勢 。須臾 , 水殿前水棚上一軍校以紅旗招之 , 龍船 各鳴鑼皷出陣 , 划棹旋轉 , 共為圓陣 , 謂之「旋羅」 。水殿前又以旗招之 , 其船分而為二 , 各圓陣 , 謂之「海眼」 。又以旗招之 , 兩隊船 相交互 , 謂之「交頭」 。又以旗招之 , 則諸船皆列五殿之東面 , 對水殿排成行列 , 則有小舟一軍校執一竿 , 上掛以錦綵銀盌之類 , 謂之「標竿」 , 插在近殿水中 。又見旗招之 , 則兩行舟鳴皷並進 , 捷者得標 , 則山呼拜舞 。并虎頭船之類 , 各三次爭標而止 。其小船復引大龍船入奧屋內矣 。

駕幸瓊林苑
駕方幸瓊林苑 , 在順天門大街 , 面北 , 與金明池相對 。大門牙道 , 皆古松怪柏 。兩傍有石榴園、櫻桃園之類 , 各有亭榭 , 多是酒家所占 。苑 之東南隅 , 政和間創築華觜岡 , 高數十丈 , 上有橫觀層樓 , 金碧相射;下有錦石纏道 , 寶砌池塘 , 柳鎖虹橋 , 花縈鳳舸 。其花皆素馨、末莉 、山丹、瑞香、含笑、射香等閩、廣、二浙所進南花 。有月池、梅亭、牡丹之類 , 諸亭不可悉數 。

駕幸寶津樓宴殿
寶津樓之南有宴殿 。駕臨幸 , 嬪御車馬在此 。尋常亦禁人出入 , 有官監之 。殿之西有射殿 , 殿之南有橫街 , 牙道柳徑 , 乃都人擊毬之所 。西去 苑西門 , 水虎翼巷 。橫道之南 , 有古桐牙道 , 兩傍亦有小園圃臺榭 。南過畫橋 , 水心有大撮焦亭子 , 方池柳步圍繞 , 謂之蝦䗫亭 , 亦是酒 家占 。尋常駕未幸 , 習旱教於苑大門 。御馬立於門上 。門之兩壁皆高設綵棚 , 許士庶觀賞 , 呈引百戲 。御馬上池 , 則張黃葢擊鞭如儀 。每遇大龍 船出及御馬上池 , 則遊人增倍矣 。

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
駕登寶津樓 , 諸軍百戲呈於樓下 。先列皷子十數輩 , 一人搖雙皷子 , 近前進致語 , 多唱「青春三月」 , 《驀山溪》也 。唱訖 , 皷笛舉 , 一 紅巾者弄大旗 , 次獅豹入場 , 坐作進退 , 奮迅舉止畢 。次一紅巾者 , 手執兩白旗子 , 跳躍旋風而舞 , 謂之「撲旗子」 。及上竿、打筋斗之類訖 , 樂部舉動 , 琴家弄令 。有花妝輕健軍士百餘 , 前列旗幟 , 各執雉尾、蠻牌、木刀 , 初成行列拜舞 , 互變開門奪橋等陣 , 然後列成偃月陣 。 樂部復動蠻牌令 , 數內兩人出陣對舞 , 如擊刺之狀 , 一人作奮擊之勢 , 一人作僵仆 。出場凡五七對 , 或以鎗對牌 , 劍對牌之類 。忽作一聲如霹 靂 , 謂之「爆仗」 , 則蠻牌者引退 , 煙火大起 , 有假面披髮 , 口吐狼牙煙火 , 如鬼神狀者上場 。著青帖金花短後之衣 , 帖金皂袴 , 跣足 , 攜大銅鑼隨身 , 步舞而進退 , 謂之「抱鑼」 。遶場數遭 , 或就地放煙火之類 。又一聲爆仗 , 樂部動《拜新月慢》曲 , 有面塗青碌、戴面具、金 睛 , 飾以豹皮錦繡看帶之類 , 謂之「硬鬼」 。或執刀斧 , 或執杵棒之類 , 作腳步蘸立 , 為驅捉視聽之狀 。又爆仗一聲 , 有假面長髯、展裹綠袍 鞾簡如鍾馗像者 , 傍一人以小鑼相招和舞步 , 謂之「舞判」 。繼有二三瘦瘠、以粉塗身 , 金睛白面 , 如髑髏狀 , 繫錦繡圍肚看帶 , 手執軟仗 , 各作魁諧趨蹌 , 舉止若排戲 , 謂之「啞雜劇」 。又爆仗響 , 有煙火就湧出 , 人面不相覩 , 煙中有七人 , 皆披髮文身 , 著青紗短後之衣 , 錦繡圍肚看帶 , 內一人金花小帽、執白旗 , 餘皆頭巾 , 執真刀 , 互相格鬥擊刺 , 作破面剖心之勢 , 謂之「七聖刀」 。忽有爆仗響 , 又復煙火 。出散處以青幕圍繞 , 列數十輩 , 皆假面異服 , 如祠廟中神鬼塑像 , 謂之「歇帳」 。又爆仗響 , 卷退 。次有一擊小銅鑼 , 引百餘人 , 或巾 裹 , 或雙髻 , 各著雜色半臂 , 圍肚看帶 , 以黃白粉塗其面 , 謂之「抹蹌」 。各執木棹刀一口 , 成行列 , 擊鑼者指呼 , 各拜舞起居畢 , 喝喊變陣子數次 , 成一字陣 , 兩兩出陣格鬥 , 作奪刀擊刺之態百端訖 , 一人棄刀在地 , 就地擲身 , 背著地有聲 , 謂之「扳落」 。如是數十對 訖 , 復有一裝田舍兒者入場 , 念誦言語訖 , 有一裝村婦者入場 , 與村夫相值 , 各持棒杖互相擊觸 , 如相敺態 。其村夫者以杖背村婦出場畢 。後 部樂作 , 諸軍繳隊雜劇一段 , 繼而露臺弟子雜劇一段 , 是時弟子蕭住兒、丁都賽、薛子大、薛子小、楊總惜、崔上壽之輩 , 後來者不足數 。合曲舞旋訖 , 諸班直常入祗候子弟所呈馬騎 。先一人空手出馬 , 謂之「引馬」 。次一人磨旗出馬 , 謂之「開道旗」 。次有馬上抱紅繡之毬 , 擊以紅錦索 , 擲下 於地上 , 數騎追逐射之 , 左曰「仰手射」 , 右曰「合手射」 , 謂之「拖繡毬」 。又以柳枝插於地 , 數騎以剗子箭 , 或弓或弩射之 , 謂之「䄍 柳枝」 。又有以十餘小旗 , 遍裝輪上而背之出馬 , 謂之「旋風旗」 。又有執旗挺立鞍上 , 謂之「立馬」 。或以身下馬 , 以手攀鞍而復上 , 謂之「 騗馬」 。或用手握定鐙袴 , 以身從後鞦來往 , 謂之「跳馬」 。忽以身離鞍 , 屈右腳掛馬鬃 , 左腳在鐙 , 左手把鬃 , 謂之「獻鞍」 , 又曰「 棄鬃背坐」 。或以兩手握鐙袴 , 以肩著鞍橋 , 雙腳直上 , 謂之「倒立」 。忽擲腳著地 , 倒拖順馬而走 , 復跳上馬 , 謂之「拖馬」 。或留左腳 著鐙 , 右腳出鐙 , 離鞍橫身 , 在鞍一邊 , 右手捉鞍 , 左手把鬃存身 , 直一腳順馬而走 , 謂之「飛仙膊馬」 。又存身拳曲在鞍一邊 , 謂之 「鐙裡藏身」 。或右臂挾鞍 , 足著地順馬而走 , 謂之「趕馬」 。或出一鐙 , 墜身著鞦 , 以手向下綽地 , 謂之「綽塵」 。或放令馬先走 , 以身 追及 , 握馬尾而上 , 謂之「豹子馬」 。或橫身鞍上 , 或輪弄利刃 , 或重物、大刀、雙刀百端訖 , 有黃衣老兵 , 謂之「黃院子」數輩 , 執小繡 龍旗前導宮監馬騎百餘 , 謂之「妙法院女童」;皆妙齡翹楚 , 結束如男子 , 短頂頭巾 , 各著雜色錦繡撚金絲番段窄袍 , 紅綠吊敦束帶 , 莫非玉羈金 勒 , 寶花韉 , 豔色耀日 , 香風襲人 。馳驟至樓前 , 團轉數遭 , 輕簾皷聲 , 馬上亦有呈驍藝者 。中貴人許畋押隊 , 招呼成列 , 皷聲一齊 擲身下馬 , 一手執弓箭 , 攬韁子 , 就地如男子儀 , 拜舞山呼訖 , 復聽皷聲 , 騗馬而上 。大抵禁庭如男子裝者 , 便隨男子禮起居 。復馳驟團 旋分合陣子訖 , 分兩陣 , 兩兩出陣 , 左右使馬直背射弓 , 使番鎗或草棒 , 交馬野戰 。呈驍騎訖 , 引退 , 又作樂 。先設綵結小毬門於殿前 , 有花裝男子百餘人 , 皆裹角子向後拳曲花幞頭 , 半著紅半著青錦襖子 , 義襴束帶 , 絲鞋 。各跨雕鞍花䪌驢子 , 分為兩隊 , 各有朋頭一名 , 各執綵畫毬杖 , 謂之「小打」 。一朋頭用杖擊弄毬子 , 如綴毬子 , 方墜地 , 兩朋爭占 , 供與朋頭 。左朋擊毬子過門入盂為勝 , 右朋向前爭占 , 不令入盂 , 互相追逐 , 得籌謝恩而退 。續有黃院子引出宮監百餘 , 亦如小打者 , 但加之珠翠裝飾 , 玉帶紅靴 , 各跨小馬 , 謂之「大打」 。人人乘騎精熟 , 馳驟如神 , 雅態輕盈 , 妍姿綽約 , 人間但見其圖畫矣 。呈訖 。

駕幸射殿射弓
駕詣射殿射弓 , 垛子前列招箭班二十餘人 , 皆長腳幞頭 , 紫繡抹額紫寬衫 , 黃義襴 , 鴈翅排立 。御箭去則齊聲招舞 , 合而復開 , 箭中的矣 。又一人口銜一銀盌 , 兩肩兩手共五隻 , 箭來皆能承之 。射畢駕歸宴殿 。

池苑內縱人關撲遊戲
池苑內除酒家藝人占外 , 多以綵幕繳絡 , 鋪設珍玉、奇玩、疋帛、動使、茶酒器物關撲 。有以一笏撲三十笏者 。以至車馬、地宅、歌姬、舞女 , 皆約以價而 撲之 。出九和合有名者 , 任大頭、快活三之類 , 餘亦不數 。池苑所進奉魚藕果實 , 宣賜有差 。後苑作進小龍船 , 雕牙縷翠 , 極盡精巧 。隨駕藝 人池上作場者 , 宣、政間 , 張藝多、渾身眼、宋壽香、尹士安小樂器 , 李外寧水傀儡 , 其餘莫知其數 。池上飲食:水飯、涼水菉豆、螺螄肉、饒梅花酒、 查片、杏片、梅子、香藥脆梅、旋切魚膾、青魚、鹽鴨卵、雜和辣菜之類 。池上水教罷 , 貴家以雙纜黑漆平船 , 紫帷帳 , 設列家樂遊池 。宣、政間亦有假賃 大小船子 , 許士庶遊賞 , 其價有差 。

駕回儀衛
駕回則御裹小帽 , 簪花乘馬 , 前後從駕臣寮 。百司儀衛悉賜花 。大觀初 , 乘驄馬至太和宮前 , 忽宣「小烏」 , 其馬至御前拒而不進 , 左右曰: 「此願封官 。」勑賜龍驤將軍 , 然後就轡;蓋「小烏」平日御愛之馬也 。莫非錦繡盈都 , 花光滿日 , 御香拂路 , 廣樂喧空 。寶騎交馳 , 綵棚夾路 , 綺羅珠翠 , 戶戶神仙;畫閣紅樓 , 家家洞府 。遊人士庶 , 車馬萬數 。妓女舊日多乘驢 , 宣、政間惟乘馬 , 披涼衫 , 將蓋頭背繫冠子上 。 少年狎客往往隨後 , 亦跨馬輕衫小帽 。有三五文身惡少年控馬 , 謂之「花褪馬」 。用短繮促馬頭刺地而行 , 謂之「鞅韁」 。呵喝馳驟 , 競逞駿逸 。 遊人往往以竹竿挑掛終日關撲所得之物而歸 。仍有貴家士女 , 小轎插花 , 不垂簾幙 。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閉池 , 雖風雨亦有遊人 , 路無虛日矣 。

是月季春 , 萬花爛熳 , 牡丹、芍藥、棣棠、木香 , 種種上市 。賣花者以馬頭竹藍鋪排 , 歌叫之聲 , 清奇可聽 。晴簾靜院 , 曉幙高樓 , 宿酒 未醒 , 好夢初覺 , 聞之莫不新愁易感 , 幽恨懸生 , 最一時之佳況 。諸軍出郊 , 合教陣隊 。

卷八

四月八日
四月八日佛生日 , 十大禪院各有浴沸齋會 , 煎香藥糖水相遺 , 名曰「浴佛水」 。迤邐時光晝永 , 氣序清和 。榴花院落 , 時聞求友之鶯;細柳亭軒 , 乍見引雛之燕 。在京七十二戶諸正店 , 初賣煑酒 , 市井一新 。唯州南清風樓最宜夏飲 。初嘗青杏 , 乍薦櫻桃 , 時得佳賓 , 觥酧交作 。是月 , 茄瓠初出上市 , 東華門爭先供進 , 一對可直三五十千者 。時果則御桃、李子、金杏、林檎之類 。

端午
端午節物:百索、艾花、銀樣皷兒花、花巧畫扇、香糖果子、糉子、白團 。紫蘇、菖蒲、木瓜並皆茸切 , 以香藥相和 , 用梅紅匣子盛裹 。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 日 , 賣桃、柳、葵花、蒲葉、佛道艾 , 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 , 與糉子、五色水團、茶酒供養 。又釘艾人於門上 , 士庶遞相宴賞 。

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觀神生日
六月六日州北崔府君生日 , 多有獻送 , 無盛如此 。二十四日州西灌口二郎生日 , 最為繁盛 。廟在萬勝門外一里許 , 勑賜神保觀 。二十三日 , 御前 獻送後苑作與書藝局等處製造戲玩 , 如毬杖、彈弓、弋射之具 , 鞍轡、銜勒、樊籠之類 , 悉皆精巧 。作樂迎引至廟 , 於殿前露臺上設樂棚 , 教坊、鈞 容直作樂 , 更互雜劇、舞旋 。太官局供食 , 連夜二十四盞 , 各有節次 。至二十四日 , 夜五更爭燒頭爐香 , 有在廟止宿、夜半起以爭先者 。天曉 , 諸司及諸行百姓獻送甚多 。其社火呈於露臺之上 , 所獻之物 , 動以萬數 。自早呈拽百戲 , 如上竿、趯弄、跳索、相撲、皷板、小唱、鬥雞、說諢話、雜 扮、商謎、合笙、喬筋骨、喬相撲、浪子、雜劇、叫果子、學像生、倬刀、裝鬼、砑皷、牌棒、道術之類 , 色色有之 , 至暮呈拽不盡 。殿前兩幡竿 , 高數十丈 , 左則京城所 , 右則修內司 , 搭材分占 。上竿呈藝解 , 或竿尖立橫木列於其上 , 裝神鬼 , 吐煙火 , 甚危險駭人 。至夕而罷 。

是月巷陌雜賣
是月時物 , 巷陌路口 , 橋門市井 , 皆賣大小米水飯、炙肉、乾脯、萵苣筍、芥辣瓜兒、義塘甜瓜、衛州白桃、南京金桃、水鵝梨、金杏、小瑤李子、紅菱、沙角 兒、藥木瓜、水木瓜、冰雪涼水、荔枝膏 , 皆用青布繖當街列牀凳堆垛 。冰雪惟舊宋門外兩家最盛 , 悉用銀器 。沙糖菉豆、水晶皂兒、黃冷團子、雞頭穰、冰雪 、細料餶飿兒、麻飲雞皮、細索涼粉、素簽、成串熟林檎、脂麻團子、江豆碢兒、羊肉小饅頭、龜兒沙餡之類 。都人最重三伏 , 蓋六月中別無時節 , 往往風亭水榭 , 峻宇高樓 , 雪檻冰盤 , 浮瓜沉李;流盃曲沼 , 苞鮓新荷 。遠邇笙歌 , 通夕而罷 。

七夕
七月七夕 , 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、州西梁門外瓦子、北門外、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 , 皆賣磨喝樂;乃小塑土偶耳 。悉以雕木彩裝欄座 , 或用紅紗碧籠 , 或飾以金珠牙翠 , 有一對直數千者 。禁中及貴家與士庶為時物追陪 。又以黃䗶鑄為鳧鴈、鴛鴦、鸂鶆、龜魚之類 , 彩畫金縷 , 謂之「水上浮」 。又以小板 上傅土 , 旋種粟令生苗 , 置小茅屋花木 , 作田舍家小人物 , 皆村落之態 , 謂之「穀板」 。又以瓜雕刻成花樣 , 謂之「花瓜」 。又以油麪糖蜜造 為笑靨兒 , 謂之「果實」 。花樣奇巧百端 , 如捺香方勝之類 。若買一斤數內有一對被介胄者 , 如門神之像 , 蓋自來風流 , 不知其從 , 謂之「果 食將軍」 。又以菉豆、小豆、小麥於磁器內以水浸之 , 生芽數寸 , 以紅籃綵縷束之 , 謂之「種生」 。皆於街心綵幙帳設出絡貨賣 。七夕前三五日 , 車 馬盈市 , 羅綺滿街 。旋折未開荷花 , 都人善假做雙頭蓮 , 取玩一時 , 提攜而歸 , 路人往往嗟愛 。又小兒須買新荷葉執之 , 蓋効顰磨喝樂 。兒 童輩特地新妝 , 競誇鮮麗 。至初六日、七日晚 , 貴家多結綵樓於庭 , 謂之「乞巧樓」 。鋪陳磨喝樂、花瓜、酒炙、筆硯、針線 , 或兒童裁詩 , 女郎 呈巧 , 焚香列拜 , 謂之「乞巧」 。婦女望月穿針 。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內 , 次日看之 , 若網圓正 , 謂之「得巧」 。里巷與妓館 , 往往列之門首 , 爭以侈靡相向 。「磨喝樂」本佛經「摩睺羅」 , 今通俗而書之 。

中元節
七月十五日中元節 。先數日 , 市井賣冥器:靴鞋、幞頭帽子、金犀假帶、五綵衣服 , 以紙糊架子盤遊出賣 。潘樓并州東西瓦子亦如七夕 , 要鬧處亦賣果食、 種生、花果之類 , 及印賣《尊勝目連經》 。又以竹竿斫成三腳 , 高三五尺 , 上織燈窩之狀 , 謂之「盂蘭盆」 , 掛搭衣服冥錢在上焚之 。构肆樂人 , 自過七夕 , 便般「目連救母」雜劇 , 直至十五日止 , 觀者增倍 。中元前一日 , 即賣練葉 , 享祀時鋪襯卓面 。又賣麻穀窠兒 , 亦是繫在卓子 腳上 , 乃告祖先秋成之意 。又賣雞冠花 , 謂之「洗手花」 。十五日供養祖先素食 , 纔明即賣穄米飯 , 巡門叫賣 , 亦告成意也 。又賣轉明菜、花花 油餅、餕豏、沙豏之類 。城外有新墳者 , 即往拜掃 。禁中亦出車馬詣道者院謁墳 。本院官給祠部十道 , 設大會 , 焚錢山 , 祭軍陣亡歿 , 設孤魂之 道場 。

立秋
立秋日 , 滿街賣楸葉 , 婦女兒童輩 , 皆剪成花樣戴之 。是月 , 瓜果梨棗方盛 , 京師棗有數品:靈棗、牙棗、青州棗、亳州棗 。雞頭上市 , 則梁 門裡李和家最盛 。中貴戚里 , 取索供賣 , 內中泛索 , 金合絡繹 。士庶買之 , 一裹十文 , 用小新荷葉包 , 糝以麝香 , 紅小索兒繫之 。賣者 雖多 , 不及李和一色揀銀皮子嫩者貨之 。

秋社
八月秋社 , 各以社糕、社酒相賫送 。貴戚、宮院以豬羊肉、腰子、嬭房、肚肺、鴨餅、瓜薑之屬 , 切作棊子片樣 , 滋味調和 , 鋪於飯上 , 謂之「社飯 」 , 請客供養 。人家婦女皆歸外家 , 晚歸 , 即外公姨舅皆以新葫蘆兒、棗兒為遺 , 俗云宜良外甥 。市學先生預歛諸生錢作社會 , 以致雇倩祗應、白 席、歌唱之人 。歸時各攜花籃、果實、食物、社糕而散 。春社、重午、重九亦是如此 。

中秋
中秋節前 , 諸店皆賣新酒 , 重新結絡門面綵樓花頭 , 畫竿醉仙錦旆 。市人爭飲 , 至午未間家家無酒 , 拽下望子 。是時螯蟹新出 , 石榴、榅勃、 梨、棗、栗、孛萄、弄色棖橘皆新上市 。中秋夜 , 貴家結飾臺榭 , 民間爭占酒樓翫月 。絲篁鼎沸 , 近內庭居民 , 夜深遙聞笙竽之聲 , 宛若雲外 。 閭里兒童 , 連宵嬉戲 。夜市駢闐 , 至於通曉 。

重陽
九月重陽 , 都下賞菊 , 有數種:其黃白色蘂若蓮房 , 曰「萬齡菊」;粉紅色曰「桃花菊」;白而檀心曰「木香菊」;黃色而圓者曰「金鈴菊」;純白而大者曰「 喜容菊」;無處無之 。酒家皆以菊花縛成洞戶 。都人多出郊外登高 , 如倉王廟、四里橋、愁臺、梁王城、硯臺、毛駝岡、獨樂岡等處宴聚 。前一二日 , 各以粉 麵蒸餻遺送 , 上插剪綵小旗 , 摻飣果實 , 如石榴子、栗子黃、銀杏、松子肉之類 。又以粉作獅子蠻王之狀 , 置於糕上 , 謂之「獅蠻」 。諸禪寺各有 齋會 , 惟開寶寺、仁王寺有獅子會 。諸僧皆坐獅子上 , 作法事講說 , 遊人最盛 。下旬即賣冥衣靴鞋席帽衣段 , 以十月朔日燒獻故也 。

卷九

十月一日
十月一日 , 宰臣已下受衣著錦襖 。三日 , 今五日 。士庶皆出城饗墳 。禁中車馬 , 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 。宗室車馬亦如寒食節 。有司進煖爐炭 。民間 皆置酒作煖爐會也 。

天寧節
初十日天寧節 。前一月 , 教坊集諸妓閱樂 。初八日 , 樞密院率修武郎以上、初十日 , 尚書省宰執率宣教郎以上並詣相國寺 。罷散祝聖齋筵 , 次赴尚書 省都廳賜宴 。

宰執親王宗室百官入內上壽
十二日 , 宰執、親王、宗室、百官入內上壽 , 大起居 。搢笏舞蹈 。樂未作 , 集英殿山樓上教坊樂人効百禽鳴 , 內外肅然 , 止聞半空和鳴 , 若鸞 鳳翔集 。百官以下謝坐訖 , 宰執、禁從 , 親王、宗室、觀察使已上 , 并大遼、高麗、夏國使副 , 坐於殿上 。諸卿少百官 , 諸國中節使人坐兩廊 。 軍校以下排在山樓之後 。皆以紅面青、黑漆矮偏釘 。每分列環餅、油餅、棗塔為看盤 , 次列果子 。惟大遼加之豬羊雞鵝兔連骨熟肉為看盤 , 皆以小繩束之 。 又生蔥韭蒜醋各一堞 。三五人共列漿水一桶 , 立杓數枚 。教坊色長二人在殿上欄干邊 , 皆諢裹寬紫袍 , 金帶義襴 , 看盞斟御酒 。看盞者 , 舉其袖 唱引曰「綏御酒」 , 聲絕 , 拂雙袖於欄干而止 。宰臣酒則曰「綏酒」 , 如前 。教坊樂部 , 列於山樓下綵棚中 , 皆裹長腳幞頭 , 隨逐部服紫、緋 、綠三色寬衫 , 黃義襴 , 鍍金凹面腰帶 。前列柏板 , 十串一行 , 次一色畫面琵琶五十面 。次列箜篌兩座 , 箜篌高三尺許 , 形如半邊木梳 , 黑漆鏤花金裝畫 。下有臺座 , 張二十五絃 , 一人跪而交手擘之 。以次高架大皷二面 , 綵畫花地金龍 。擊皷人背結寬袖 , 別套黃窄袖 , 垂結帶金裹 皷棒 , 兩手高舉互擊 , 宛若流星 。後有羯皷兩座 , 如尋常番皷子 , 置之小卓子上 , 兩手皆執杖擊之 , 杖皷應焉 。次列鐵石方響明金 , 綵畫 架子 , 雙垂流蘇 。次列簫、笙、塤、篪、觱篥、龍笛之類 , 兩旁對列杖皷二百面 , 皆長腳幞頭、紫繡抹額、背繫紫寬衫、黃窄袖、結帶黃義襴 。諸雜劇色皆 諢裹 , 各服本色紫、緋、綠寬衫 , 義襴 , 鍍金帶 。自殿陛對立 , 直至樂棚 。每遇舞者入場 , 則排立者叉手 , 舉左右肩 , 動足應拍 , 一 齊群舞 , 謂之「挼曲子」 。挼字仍回反 。

第一盞御酒 , 歌板色一名 , 唱中腔一遍訖 , 先笙與簫笛各一管和 。又一遍 , 眾樂齊舉 , 獨聞歌者之聲 。宰臣酒 , 樂部起《傾盃》 。百官酒 , 《三臺》舞旋 , 多是雷中慶 。其餘樂人舞者諢裹寬衫 , 唯中慶有官 , 故展裹 。舞曲破攧前一遍 , 舞者入場 , 至歇拍 , 續一人入場 , 對 舞數拍 , 前舞者退 , 獨後舞者終其曲 , 謂之「舞末」 。

第二盞御酒 , 歌板色 , 唱如前 。宰臣酒 , 慢曲子 。百官酒 , 《三臺》舞如前 。

第三盞 , 左右軍百戲入場 , 一時呈拽 。所謂左右軍 , 乃京師坊市兩廂也 , 非諸軍之軍 。百戲乃上竿、跳索、倒立、折腰、弄盌注、踢瓶、筋斗、擎戴之 類;即不用獅豹大旗神鬼也 。藝人或男或女 , 皆紅巾綵服 。殿前自有石䥴柱窠 , 百戲入場 , 旋立其戲竿 。 凡御宴至第三盞 , 方有下酒肉、醎豉、爆 肉 , 雙下駞峰角子 。

第四盞 , 如上儀舞畢 , 發譚子 。參軍色執竹竿拂子念致語口號 , 諸雜劇色打和 , 再作語 , 勾合大曲舞 。下酒榼:䏑子骨頭、索粉、白肉胡餅 。

第五盞御酒 , 獨彈琵琶 。宰臣酒 , 獨打方響 。凡獨奏樂 , 並樂人謝恩訖 , 上殿奏之 。百官酒 , 樂部起《三臺》舞 , 如前畢 。參軍色執竹竿 子作語 , 勾小兒隊舞 。小兒各選年十二三者二百餘人 , 列四行 , 每行隊頭一名 , 四人簇擁 , 並小隱士帽 , 著緋、綠、紫、青生色花衫 , 上領 四契 , 義襴 , 束帶 , 各執花枝排定 。先有四人裹卷腳幞頭、紫衫者 , 擎一綵殿子 , 內金貼字牌 , 擂皷而進 , 謂之「隊名牌」 , 上有一聯 , 謂如「《九韶》翔綵鳳 , 《八佾》舞青鸞」之句 。樂部舉樂 , 小兒舞步進前 , 直叩殿陛 。參軍色作語問 , 小兒班首近前進口號 , 雜劇人皆打和 畢 。樂作 , 群舞合唱 , 且舞且唱 , 又唱《破子》畢 , 小兒班首入進致語 , 勾雜劇入場 , 一場兩段 。是時教坊雜劇色鼈膨、劉喬、侯伯朝、孟景 初、王顏喜而下皆使副也 。內殿雜戲 , 為有使人預宴 , 不敢深作諧謔 , 惟用群隊裝其似像市語 , 謂之「拽串」 。雜戲畢 , 參軍色作語 , 放小兒 隊 , 又群舞《應天長》曲子出場 。下酒:群仙䏑、天花餅、太平畢羅乾飯、縷肉羹、蓮花肉餅 。駕興 , 歇座 。百官退出殿門幕次 。須臾追班 , 起居再坐 。

第六盞御酒 , 笙起慢曲子 。宰臣酒慢曲子 , 百官酒《三臺》舞 。左右軍築毬 , 殿前旋立毬門 , 約高三丈許 , 雜綵結絡 , 留門一尺許 。左軍毬 頭蘇述 , 長腳幞頭 , 紅錦襖 , 餘皆卷腳幞頭 , 亦紅錦襖 , 十餘人 。右軍毬頭孟宣 , 并十餘人 , 皆青錦衣 。樂部哨笛杖皷斷送 。左軍先以 毬團轉眾 , 小築數遭 , 有一對次毬頭小築數下 , 待其端正 , 即供毬與毬頭 , 打大膁過毬門 。右軍承得毬 , 復團轉眾 , 小築數遭 , 次毬頭 亦依前供毬與毬頭 , 以大膁打過 , 或有即便復過者勝 。勝者賜以銀盌、錦綵 , 拜舞謝恩 , 以賜錦共披而拜也 。不勝者毬頭喫鞭 , 仍加抹搶 。下酒 :假黿魚 , 密浮酥捺花 。

第七盞御酒 , 慢曲子 。宰臣酒皆慢曲子 , 百官酒《三臺》舞 。訖 , 參軍色作語 , 勾女童隊入場 。女童皆選兩軍妙齡容豔過人者四百餘人 , 或戴花 冠 , 或仙人髻 , 鵶霞之服 , 或卷曲花腳幞頭 , 四契紅黃生色銷金錦繡之衣 , 結束不常 , 莫不一時新妝 , 曲盡其妙 。杖子頭四人 , 皆裹曲 腳向後指天幞頭 , 簪花 , 紅黃寬袖衫 , 義襴 , 執銀裹頭杖子 。皆都城角者 , 當時乃陳奴哥、俎姐哥、李伴奴、雙奴 , 餘不足數 。亦每名四人簇 擁 , 多作仙童丫髻 , 仙裳執花 , 舞步進前成列 。或舞《採蓮》 , 則殿前皆列蓮花 , 檻曲亦進隊名 。參軍色作語問隊 , 杖子頭者進口號 , 且 舞且唱 。樂部斷送《採蓮》訖 , 曲終復群舞 。唱中腔畢 , 女童進致語 , 勾雜戲入場 , 亦一場兩段 。訖 , 參軍色作語 , 放女童隊 , 又群唱 曲子 , 舞步出場 。比之小兒節次增多矣 。下酒:排炊羊、胡餅、炙金腸 。

第八盞御酒 , 歌板色一名 , 唱《踏歌》 。宰臣酒慢曲子 , 百官酒《三臺》舞 。合曲破舞旋 。下酒:假沙魚、獨下饅頭、肚羹 。

第九盞御酒 , 慢曲子 。宰臣酒慢曲子 , 百官酒《三臺》舞 。曲如前 。左右軍相撲 。下酒:水飯、簇飣下飯 。駕興 。

御筵酒盞皆屈巵 , 如菜盌樣 , 而有手把子 。殿上純金 , 廊下純銀 。食器 , 金銀錂漆盌楪也 。宴退 , 臣僚皆簪花歸私第 , 呵引從人皆簪花並破 官錢 。諸女童隊出右掖門 , 少年豪俊爭以寶具供送飲食酒果迎接 , 各乘駿騎而歸 , 或花冠 , 或作男子結束 , 自御街馳驟 , 競逞華麗 , 觀者如 堵 。省宴亦如此 。

立冬
是月立冬前五日 , 西御園進冬菜 。京師地寒 , 冬月無蔬菜 。上至宮禁 , 下及民間 , 一時收藏 , 以充一冬食用 。於是車載馬駞 , 充塞道路 。 時物:薑豉、子、紅絲、末臓、鵝梨、榅桲、蛤蜊、螃蠏 。

卷十

冬至
十一月冬至 , 京師最重此節 。雖至貧者 , 一年之間 , 積累假借 , 至此日更易新衣 , 備辦飲食 , 享祀先祖 。官放關撲 , 慶賀往來 , 一如 年節 。

大禮預教車象
遇大禮年 , 預於兩月前教車象 。自宣德門至南薰門外 , 往來一遭 。車五乘 , 以代五輅輕重 。每車上置旗二口 , 皷一面 , 駕以四馬 。挾車衛士皆 紫衫、帽子 。車前數人擊鞭 。象七頭 。前列朱旗數十面 , 銅鑼鼙皷十數面 。先擊鑼二下 , 皷急應三下 。執旗人紫衫、帽子 。每一象則一人裹交腳幞頭、 紫衫人跨其頸 , 手執短柄銅钁 , 尖其刃 , 象有不馴 , 擊之 。象至宣德樓前 , 團轉行步數遭成列 , 使之面北而拜 , 亦能唱喏 。諸戚里、宗室 、貴族之家 , 勾呼就私第觀看 , 贈之銀綵無虛日 。御街遊人嬉集 , 觀者如織 。賣撲土木粉捏小象兒 , 并紙畫 , 看人攜歸 , 以為獻遺 。

車駕宿大慶殿
冬至前三日 , 駕宿大慶殿 。殿庭廣闊 , 可容數萬人 。盡列法駕儀仗於庭 , 不能周偏 。有兩樓對峙 , 謂之「 鍾皷樓」 。上有太史局生測驗刻漏 , 每時刻作雞唱 , 鳴皷一下 , 則一服綠者執牙牌而奏之 。每刻曰「某時幾棒皷」 , 一時則曰「某時正」 。宰執、百官皆服法服 , 其頭冠各有品從 。宰執 、親王加貂蟬籠巾九梁 , 從官七梁 , 餘六梁至二梁有差 。臺諫增廌角也 。所謂「梁」者 , 謂冠前額梁上排金銅葉也 。皆絳袍皂緣 , 方心曲領 , 中 單環佩 , 雲頭履鞋 , 隨官品執笏 。餘執事人皆介幘緋袍 , 亦有等差 。惟閤門、御史臺加方心曲領爾 。入殿祗應人給黃方號 , 餘黃長號、緋方長號 , 各有所至去處 。儀仗車輅 , 謂信幡龍旗相風鳥、指南車、木輅、象輅、革輅、金輅、玉輅之類 。自有《三禮圖》可見 , 更不縷縷 。排列殿門內外及御街遠近禁 衛全裝 , 鐵騎數萬 , 圍繞大內 。是夜內殿儀衛之外 , 又有裹錦緣小帽、錦絡縫寬衫兵士 , 各執銀裹頭黑漆杖子 , 謂之「喝探」 。兵士十餘人作一隊 , 聚首而立 , 凡數十隊 。各一名喝曰:「是與不是?」眾曰:「是 。」又曰:「是甚人?」眾曰:「殿前都指揮使高俅 。」更互喝叫不停;或如雞叫 。又置警 場於宣德門外 , 謂之「武嚴兵士」 。畫皷二百面 , 角稱之 。其角皆以綵帛如小旗腳裝結其上 。兵士皆小帽 , 黃繡抹額 , 黃繡寬衫 , 青窄襯衫 。 日晡時、三更時 , 各奏嚴也 。每奏先鳴角 , 角罷 , 一軍校執一長軟藤條 , 上繫朱拂子 , 擂皷者觀拂子 , 隨其高低 , 以皷聲應其高下也 。

駕行儀衛
次日五更 , 攝大宗伯執牌奏中嚴外辦 , 鐵騎前導番袞 , 自三更時相續而行 。象七頭 , 各以文錦被其身 , 金蓮花座安其背 , 金轡籠絡其腦 , 錦 衣人跨其頸 。次第高旗大扇 , 畫戟長矛 , 五色介胄 。跨馬之士 , 或小帽錦繡抹額者 , 或黑漆圓頂幞頭者 , 或以皮如兜鍪者 , 或漆皮如戽斗而籠 巾者 , 或衣紅黃罨畫錦繡之服者 , 或衣純青純皂以至鞋袴皆青黑者 , 或裹交腳幞頭者 , 或以錦為繩如蛇而繞繫其身者 , 或數十人唱引持大旗而過者 , 或執大斧者 , 胯劍者 , 執銳牌者 , 持鐙棒者 , 或持竿上懸豹尾者 , 或持短杵者 。其矛戟皆綴五色結帶銅鐸 , 其旗扇皆畫以龍、或虎、或雲彩、或 山河 。又有旗高五丈 , 謂之「次黃龍」 。駕詣太廟、青城 , 並先到立齋宮前 , 叉竿舍索旗坐 , 約百餘人 。或有交腳幞頭、胯劍、足靴如四直使者千百 數 , 不可名狀 。餘諸司祗應人 , 皆錦襖 。諸班直、親從、親事官 , 皆帽子、結帶、紅錦 , 或紅羅上紫團答戲獅子、短後打甲背子 , 執御從物 。御 龍直皆真珠結絡短頂頭巾 , 紫上雜色小花繡衫、金束帶、看帶、絲鞋 。天武官皆頂朱漆金裝笠子、紅上團花背子 , 三衙并帶御器械官皆小帽 , 背子或紫繡戰袍 , 跨馬前導 。千乘萬騎 , 出宣德門 , 由景靈宮、太廟 。

駕宿太廟奉神主出室
駕乘玉輅 , 冠服如圖畫間星官之服 , 頭冠皆北珠裝結 , 頂「通天冠」 , 又謂之「卷雲冠」 , 服絳袍 , 執元圭 。其玉輅頂皆鏤金大蓮葉攢簇 , 四柱欄檻鏤玉盤花龍鳳 , 駕以四馬 , 後出旗常 。輅上御座 , 惟近侍二人 , 一從官傍立 , 謂之「執綏」 , 以備顧問 。挾輅衛士 , 皆裹黑漆團 頂無腳幞頭 , 著黃生色寬衫 , 青窄襯衫 , 青袴 , 繫以錦繩 。輅後四人 , 擎行馬 。前有朝服二人 , 執笏面輅倒行 。是夜宿太廟 , 喝探警嚴 如宿殿儀 。至三更 , 車駕行事 , 執事皆宗室 。宮架樂作 , 主上在殿上東南隅西面立 , 有一朱漆金字牌曰「皇帝位」 。然後奉神主出室 , 亦奏中嚴 外辦 , 逐室行禮畢 , 甲馬、儀仗、車輅番袞出南薰門 。

駕詣青城齋宮
駕御玉輅詣青城齋宮 。所謂「青城」 , 舊來止以青布幕為之 , 畫砌甃之文 , 旋結城闕殿宇 。宣、政間悉用土木蓋造矣 。鐵騎圍齋宮外 , 諸軍有紫巾緋 衣素隊約千餘 , 羅布郊野 。每隊軍樂一火 。行宮巡檢部領甲馬來往巡邏 , 至夜嚴警喝探如前 。

駕詣郊壇行禮
三更 , 駕詣郊壇行禮 。有三重壝牆 。駕出青城 , 南行曲尺西去約一里許 , 乃壇也 。入外壝東門 , 至第二壝裡 , 面南設一大幕次 , 謂之「大次 」 。更換祭服 , 平天冠 , 二十四旒 , 青袞龍服 , 中單朱舄 , 純玉佩 。二中貴扶侍行至壇前 , 壇下又有一小幕殿 , 謂之「小次」 , 內有 御座 。壇高三層 , 七十二級 。壇面方圓三丈許 , 有四踏道:正南曰午階 , 東曰卯階 , 西曰酉階 , 北曰子階 。壇上設二黃褥 , 位北面南 , 曰「昊天上帝」;東南面曰「太祖皇帝」 。惟兩矮案上設禮料 。有登歌道士十餘人 , 列鐘磬二架 , 餘歌色及琴瑟之類 , 三五執事人而已 。壇前設宮架樂 , 前列編鍾玉磬 。其架有如常樂 , 方響增其高大 。編鍾形稍褊 , 上下兩層 , 掛之架 , 兩角綴以流蘇 。玉磬狀如曲尺 , 繫其曲尖處 , 亦架之 , 上下兩層掛之 。次列數架大皷 , 或三或五 , 用木穿貫 , 立於架座上 。又有大鍾曰景鍾 , 曰節皷 。有琴而長者 , 如箏而大者 , 截竹如簫管 、兩頭存節而橫吹者 , 有土燒成如圓彈而開竅者 , 如笙而大者 , 如簫而增其管者 。有歌者 , 其聲清亮 , 非鄭、衛之比 。宮架前立兩竿 , 樂工皆 裹介幘如籠巾 , 緋寬衫 , 勒帛 。二舞者 , 頂紫色冠 , 上有一橫板 , 皂服朱裙 , 履 。樂作 , 初則文舞 , 皆手執一紫囊 , 盛一笛管結 帶 。武舞 , 一手執短矟 , 一手執小牌 , 比文舞加數人 。擊銅鐃響環 , 又擊如銅竈突者 。又兩人共攜一銅甕就地擊者 。舞者如擊刺 , 如乘雲 , 如分手 , 皆舞容矣 。樂作 , 先擊柷 。以木為之 , 如方壺 , 畫山水之狀 。每奏樂擊之 , 內外共九下 。樂止則擊敔 , 如伏虎 , 脊上如鋸齒 。一曲終 , 以破竹刮之 。禮直官奏請駕登壇 , 前導官皆躬身側引至壇止 , 惟大禮使登之 。先正北一位拜跪 , 酒 , 殿中監東向一拜 , 進爵盞;再 拜 , 興;復詣正東一位 。纔登壇而宮架聲止 , 則壇上樂作  , 降壇則宮架樂復作 。武舞上 , 復歸小次 。亞獻終獻 , 上亦如前儀 。當 時燕越王為亞終獻也 。第二次登壇 , 樂作如初 , 跪酒畢 , 中書舍人讀冊 , 左右兩人舉冊而跪讀 。降壇復歸小次 , 亞終獻如前 。再登壇 , 進玉 爵盞 , 皇帝飲福矣 。亞終獻畢 , 降壇 , 駕小次前立 , 則壇上禮料幣帛玉冊由酉階而下 。南壝門外去壇百餘步 , 有燎爐 , 高丈許 , 諸物上臺 , 一人點唱入爐焚之 。壇三層 , 回踏道之間有十二龕 , 祭十二宮神 。內壝外祭百星 。執事與陪祠官皆面北立班 。宮架樂罷 , 皷吹未作 , 外內數十 萬眾肅然 , 惟聞輕風環佩之聲 。一贊者喝曰:「贊一拜!」皆拜 , 禮畢 。

郊畢駕回
駕自小次祭服還大次 , 惟近侍椽燭二百餘條 , 列成圍子 , 至大次更服袞冕 , 登大安輦 。輦如玉輅而大 , 無輪 , 四垂大帶 。輦官服色 , 亦如 挾路者 。纔升輦 , 教坊在外壝東西排列 , 鈞容直先奏樂 , 一甲士舞一曲破訖 , 教坊進口號 , 樂作 , 諸軍隊伍皷吹皆動聲震天地 。回青城 , 天色未曉 , 百官常服入賀 。賜茶酒畢 , 而法駕、儀仗、鐵騎、皷吹入南薰門 。御路數十里之間 , 起居幕次、貴家看棚 , 華綵鱗砌 , 略無空閑去處 。

下赦
車駕登宣德樓 , 樓前立大旗數口 , 內一口大者 , 與宣德樓齊 , 謂之「蓋天旗」 , 旗立御路中心不動 。次一口稍小 , 隨駕立 , 謂之「次黃龍」 。青城、太廟隨逐立之 , 俗亦呼為「蓋天旗」 。亦設宮架 , 樂作 。須臾 , 擊柝之聲 , 旋立雞竿 , 約高十數丈 , 竿尖有一大木盤 , 上有金雞 , 口銜紅幡子 , 書「皇帝萬歲」字 。盤底有綵索四條垂下 , 有四紅巾者爭先緣索而上 , 捷得金雞紅幡 , 則山呼謝恩訖 。樓上以紅綿索通門下一綵樓上 , 有金鳳銜赦而下 , 至綵樓上 , 而通事舍人得赦宣讀 。開封府大理寺排列罪人在樓前 , 罪人皆緋縫黃布衫 , 獄吏皆簪花鮮潔 , 聞皷聲 , 疎枷放 去 , 各山呼謝恩訖 。樓下鈞容直樂作 , 雜劇舞旋 , 御龍直裝神鬼 , 斫真刀倬刀 。樓上百官賜茶酒 , 諸班直呈拽馬隊 , 六軍歸營 , 至日晡時 禮畢 。

駕還擇日詣諸宮行謝
駕還內 , 擇日詣景靈東西宮 , 行恭謝之禮三日 。第三日畢 , 即游幸別宮觀或大臣私第 。是月賣糍餻、鶉兔方盛 。

十二月
十二月 , 街市盡賣撒佛花、韭黃、生菜、蘭芽、勃荷、胡桃、澤州餳 。初八日 , 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 , 作隊念佛 , 以銀銅沙羅或好盆器 , 坐一金銅或 木佛像 , 浸以香水 , 楊枝洒浴 , 排門教化 。諸大寺作浴佛會 , 并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 , 謂之「臘八粥」 。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煑粥而食也 。臘日 , 寺院送面油與門徒 , 卻入疏教化上元燈油錢 。閭巷家家互相遺送 。是月景龍門預賞元夕於寶籙宮 , 一方燈火繁盛 。二十四日交年 , 都人至夜 請僧道看經 , 備酒果送神 , 燒合家替代錢紙 , 帖竈馬於竈上 。以酒糟塗抹竈門 , 謂之「醉司命」 。夜於床底點燈 , 謂之「照虛耗」 。此月雖無節 序 , 而豪貴之家 , 遇雪即開筵 , 塑雪獅 , 裝雪燈雪□ , 以會親舊 。近歲節 , 市井皆印賣門神、鍾馗、桃板、桃符 , 及財門鈍驢、回頭鹿馬、 天行帖子 。賣乾茄瓠、馬牙菜、膠牙餳之類 , 以備除夜之用 。自入此月 , 即有貧者三數人為一火 , 裝婦人神鬼 , 敲鑼擊皷 , 巡門乞錢 , 俗呼為 「打夜胡」 , 亦驅祟之道也 。

除夕
至除日 , 禁中呈大儺儀 , 並用皇城、親事官、諸班直戴假面 , 繡畫色衣 , 執金鎗龍旗 。教坊使孟景初身品魁偉 , 貫全副金鍍銅甲裝將軍 。用鎮殿將 軍二人 , 亦介胄 , 裝門神 。教坊南河炭醜惡魁肥 , 裝判官 。又裝鍾馗、小妹、土地、竈神之類 , 共千餘人 , 自禁中驅祟出南薰門外轉龍彎 , 謂 之「埋祟」而罷 。是夜禁中爆竹山呼 , 聲聞于外 。士庶之家 , 圍爐團坐 , 達旦不寐 , 謂之「守歲」 。

凡大禮與禁中節次 , 但嘗見習按 , 又不知果為如何 。不無脫略 , 或改而正之 , 則幸甚 。